一是突出组织引领,激活基层治理创新点
构建“大政法”工作机制。以平安建设为抓手,成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平安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和平安形势分析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平安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同时,健全以乡党委为核心的社会管理体系,搭建起以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治安巡逻等为一体的综治工作平台,强化社会治安、矛盾化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禁毒戒毒、反邪教等方面的协作,对全乡安置帮教人员、重点群体、重点信访人员建档立册,实行乡村组三级包保。加大对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精神病患者、社区矫正人员安置帮教人员等特殊人群人员、车辆的排查管控力度,形成共创平安的合力。
搭建“大调解”联动机制。全面构建多元化矛盾纠纷调解联动机制,由司法所工作人员调解工作提供专业支持,着力发挥各代表、委员、乡贤等作用,按照《永兴傣族乡挂村包组联户联支部推进基层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永仁县矛盾纠纷排除化解365工作法,一是对矛盾纠纷三色建档,拉响风险隐患“警报器”。根据矛盾性质、积累时间、冲突烈度、当事人情况及其他辅助信息,以红、黄、绿三色识别法对风险家庭进行评估研判、三色三档管控。二是六个流程,集成服务管理全链条。按照“登记录入、分色建档、落实包保、入户化解、核实销号、定期回访”六个工作流程,实行清单管理、线上线下管理、销号管理,形成环节无缝衔接、闭环管理。三是五级包保,织密排查化解责任网。对红、黄、绿三色识别出的风险隐患和特殊人群管理,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驻村县级单位联村(县级职能部门联户)、村委会书记包组、村(居)民小组长包户的“五级包联”责任制,逐户、逐人落实党政领导包案,做到“包情况掌握、包解决困难、包教育转化、包稳控管理、包依法处置”,集中力量开展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化解工作。
深入推进工作机制。全面落实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领导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等“三项制度”,与全乡12个村委会、16个站签订责任书,制定《永兴傣族乡挂村包组联户联支部推进基层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和《永兴傣族乡婚姻家庭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方案》,实行矛盾纠纷领导包案制度,落实全乡3196户,户户有挂包、矛盾有包保,开展每月一排查、每月一研判、每月一调度,每月一部署,真正实现户户清、事事清,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态势。
二是突出法治引领,筑牢基层治理支撑点
以自治文化激发社会活力。立足各村实际情况,由村民自己制定村规民约,形成大家共同约定、共同遵守、共同约束的规范“承诺”。二是利用街天宣传、法治进校园、宣传栏、乡村大喇叭、微信群、“96885”综治平台等方式开展丰富的法治宣传工作。通过村组广播站,对典型农村道路交通事故进行以案说法,以案警示;利用全乡四所小学收放假家长会,讲授交通安全法制课3次;覆盖全乡12个村委会农村驾驶员交通安全行车教育培训1次,签订交通安全承诺书3000余份。利用街天发放交通宣传材料500余份。三是以贤治文化助推家乡发展。每月组织村两委、党员代表、村民代表、乡贤等对象进行座谈,为乡村振兴献计出力,参与乡村基层社会治理。
三是突出科技引领,找准基层治理切入点
依托“一部手机治理通”“办事通”APP,借助“互联网+”,将党建、综治、民政、国土、环保、住建、安监等工作纳入全乡统一网格。按照“多元合一、一员多用”管理模式,全面整合乡村各方人员力量,组建网格员队伍,实现“组团式服务”。此外,依托“雪亮工程”网络系统,进一步加强信息系统整合对接、信息资源联通共享。由乡综治办负责,协调指挥“雪亮工程”及区域内各条块的管理服务力量,负责汇集各类信息,日常问题直接交办,复杂问题提交分管领导协调,确保各项问题及时解决。
四是突出方法引领,深入排查化解群众矛盾纠纷
对矛盾纠纷当事人进行全覆盖走访。全乡602名党员、45名村组干部确立户户挂牌上墙包保,形成各类矛盾纠纷、交通安全、安全生产隐患能及时排查上报、梳理汇总、包案调处、信息反馈。对全乡主干道2个监控设备进行电子抓拍查处车辆,利用街天、学生收放假期间上路巡查车辆3000余辆,纠正和处理交通违法行为191余起;同时乡派出所对辖区道路不间断开展查机动车辆超员、超载、无牌无证、低速货车、摩托车、拖拉机违法载客12次,确实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