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打造绿色生态宜居、文明美丽乡村,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维的乡采用“红黑榜”+“积分制”的模式,由包村乡干部、村干部、党员、群众组成村人居环境评比小组,对全乡各挂包村委会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积分制”+“红黑榜”评比活动。具体经验做法如下:
一是用好人居环境“红黑榜”,让其真正的发挥作用。通过借鉴宜就镇地什苴村的经验做法,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出以“两污”治理、村庄环境卫生整治、五堆十乱整治、“四旁”卫生整治、美丽庭院评比、7个制度落实情况等为考核标准的评定细则,按照农村人居环境I档标准底线要求,重点围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长效管护机制等5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每月督促各村开展“红黑榜”评定,在每个小组上制作人居环境红榜、黑榜,每月进行公示,村监委督促检查村民小组认真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日保洁”和“月清扫”制度情况,定期开展评比,评比结果纳入人居环境“红黑榜”管理。长期不参加村庄“月保洁”农户纳入“黑榜”管理,取消各类示范户评选资格,促进村组环境卫生整治提升。
二是用好用活“7个制度”,确保整治取得实效。周曝光、月清扫、季考评、生活垃圾收费转运、门前三包等制度。督促各村抓好制度的落实,我们将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机制,对各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月督导,季通报,年排名,确保整治取得实效。通过设公岗的方式落实村组保洁人员,划定责任区域,专人专职每日对村庄环境卫生进行清扫保洁。全乡统一每月1日和15日为村庄环境卫生集中清扫日,清扫日当天由各村民小组按时组织所有农户清扫村庄环境卫生及家庭卫生。主要针对村组内的村庄道路、排水沟渠、公共厕所、绿化地带、景点节点、文体活动场所等公共区域进行全面清扫,彻底清除村庄内卫生死角,做到村庄无裸露垃圾、无污水乱排现象,确保村庄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三是全面整合各类资源,强化农村“两污”治理。每个村选1-2个村民小组进行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打造。重点针对“两污”治理、村庄卫生环境、五堆十乱、三拆等进行整治,以点带面,助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建立政府公共财政主导、村民委员会和村民自筹、受益主体付费、社会资金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涉农资金整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探索村集体自筹与财政按比例奖补的经验,鼓励和引导村集体投入的积极性。重点在农村两污治理上下功夫,实现30户以上的村以及永定河流域周边村庄污水收集治理全覆盖。

四是建立完善管护机制,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结合我乡实际因地制宜建立健全门前三包、垃圾收费、基础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等长效管理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和奖惩激励办法。建立村庄保洁制度并执行到位,村庄设有保洁员并履职到位,建立垃圾清运收费制度,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并有效执行的,给予正面评价;未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或制度执行不到位,未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或村规民约执行不到位的,视问题严重程度给予负面评价。同时,采取“四议两公开”的方式,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各项工作措施、制度落实情况及落实效果与村组户表彰评选和农户政策享受紧密挂钩,奖优罚劣推进工作。每年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落实推动不力、排名靠后的村取消当年“村七委”人员评选各类优秀和先进资格,党总支及村委会取消参与本年度红旗村的评选资格;村民小组对不认真执行村规民约等相关制度和不积极参与“月清扫”“日保洁”等相关集体活动的农户连续数达3次或年度累计5次及以上的;年度上累计6次以上被“黑榜”通报批评的农户,经村组集体讨论通过后,给予取消当年各类示范家庭、示范户、文明户等评选创建,给予取消享受村组制定出台的相关政策。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发挥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各村委会和乡级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工作,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学习、宣传、教育作为推进我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利用微信公众号、美篇、抖音等互联网媒体,及时宣传典型做法,积极推广成功经验,通报工作进展,营造良好的舆论范围,激发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贴标语、拉横幅、刷文化墙、建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建设效果,营造建设氛围。进一步增强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和资源节约、保护意识,引导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每月评比结果公示后,由村人居环境评比小组上户挂牌并转化为对应积分,通过评优亮丑、典型激励的方式,持续巩固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效,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感。
下一步,我乡将持续以“积分制”+“红黑榜”评比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载体,积极发挥党员示范带动作用,通过评优评先、正向激励的方式,为辖区内群众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谱写美丽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