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人民政府
网站首页 >> 动态要闻 >> 部门动态

永仁县把脉问诊基层“耐旱”“抗旱”短板对症下药筑牢抵御旱灾“防线”

日期:2022年10月26日   作者:   来源:永仁县水务局    点击:[]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快,人类活动的影响,干旱发生的次数和频率不断上升,对我县生产生活造成很大危害。干旱固然与自然气候变化有关,同时也暴露出我县水利设施薄弱的问题。干旱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如何加强水利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抗旱保障能力,筑牢抵御旱灾的“防线”,把干旱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把脉问诊,找准薄弱环节

(一)基层旱情监测预警相对滞后。一是预警水平较低,基础工作不实。在预测预报方面,有时精准度不够、预警时间不长,特别是中长期预报,准确率比较低。旱情监测设施设备投入薄弱,旱情监测预测系统尚未建立,旱情动态主要靠上报统计和分析气象、水文资料,没有科学监测手段,指导准确性不够。二是应急联动不足,信息互通不够。防汛抗旱调度指挥决策与信息化融合深度不够,对开展监测预报、信息共享、协同会商、信息发布、应急响应、高效指挥、部门协作、军民联防、灾后恢复等工作的末端落实还不能满足应急联动的要求。三是抗旱减灾意识薄弱。组织领导衔接不够,工作情况不熟悉,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实战经验;乡镇对辖区小坝塘、小(二)型水库调度、指导不够,导致一些村组小坝塘和小(二)型水库蓄水不足;对抗旱救灾工作仍然存在等、靠、要思想,部分村组未充分考虑蓄水现状,调整种植结构,盲目的种植农作物。

(二)局部基础设施“先天不足”。一是水利设施建设滞后,蓄水量少“工程性”“资源性”“管理性”缺水突出,抗御干旱用水不足,加剧了旱情,削弱了防灾能力。2022年全县农作物因旱受灾面积达13900亩,均为轻旱,涉及3个乡镇17个村委会,河流断流1条,小(二)型水库干涸5座,小坝塘干涸26座,因旱导致人饮水源不稳定人口共计1347人。二是水旱灾害工程措施的谋划布局,一盘棋考虑不到位,构建“人防”与“技防”并行,多部门协调互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有差距,实现自然资源、应急、交通、农业农村、住建等部门协调联动和信息共享机制还未落实。

(三)水利设施管护“后天失调”。目前,全县已建成中型水库2件、小(一)型水库15件、小(二)型水库117件、小坝塘414件、水闸工程3件、堤防4件。全县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4%,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2.5%,有效灌溉率35.6%,多水源联合调度的供水网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应急供水能力不断增强。但随着农田水利设施和饮水安全工程大量建成,已建工程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任务越来越重,落实管理机构、人员和责任的难度不断加大,影响了工程效益的发挥。一是管护责任落实有差距。对于水利设施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看管责任心不强,造成一些工程设施损毁和丢失被盗。二是管护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长效机制。虽然在产权移交时都制定了相应的管护制度,但在具体实施中流于形式,落实的举措少,没有形成常态化的运行管理模式。三是管理机制不灵活,保障不到位。小(二)型以下水库管理都是临时人员,管理经费保障困难,水费收取率低,专业技术不足;村组管理模式权责不清,工程发挥效益滞后,一些经济基础较弱的村组,一事一议筹资比较困难,工程带病运行,无力承担维修费用。

(四)抗旱设备与人力严重不足。一是水旱灾害防御应急预案体制运行不够顺畅。部分单位防灾减灾的工作职责不够熟悉,应急救援协调联动机制和联合处置机制落实不到位,相互协调配合不够;二是基层防汛抗旱专业人才严重匮乏。全县水利系统现有人员114人,其中水利专业出身的技术人员62名,仅占职工人数的54%,抗旱救灾技术骨干不足,专业抢险人员缺乏,影响了抗旱救灾工作的质量、效率。三是缺乏工程设施配套,抗旱能力不强。2012年以来我县实施了大量抗旱应急工程,但由于缺乏维修养护资金,配套设施老旧,抗旱应急设备难以充分发挥效益。同时,由于资金的缺口和自然灾害的频繁,我县水利设施维修任务重,特别是部分灌溉水渠渗水现象严重,发生干旱时,严重影响抗旱工作。

二、对症开方,筑牢抵御旱灾防线

(一)强化责任落实,提升水旱灾害防御应对水平。一是千方百计抗旱保饮水。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的原则,确保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基本需求,要严格计划用水、节约用水,限制或暂停高耗水的行业用水,降低用水定额,限时、限量供应,确保不影响群众生活用水,加强饮用水安全宣传,做好卫生防护、水质消毒工作。二是调蓄保供,保障经济支柱产业。按照“总量控制、以供定需、合理分配、有保有压、强制节约”的原则,在留足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安排好工农业生产用水,优先确保全县烤烟、蔬菜、蚕桑等经济作物的供用水。三是加强管理,统一调度。着力解决好“管理性缺水”问题,从“预案、物资、队伍、组织保障”等方面做好当前和明年的供水保障工作,正确处理好生活用水与生产、生态用水的关系,合理安排用水,加强水工程精细化调度,最大限度发挥水工程减灾作用。四是及时调查统计上报灾情。强化旱情监测,建立落实基层旱情监测组织体系和信息联络共享机制,认真收集汇总各方面的旱情,强化汇总分析,及时准确提供旱情动态,为全县抗旱工作决策提供参考。抗旱期间旱情一周一报,大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二)突出农村饮水保障,持续改善农村饮水环境。持续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动态监测。持续抓好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动态监测,对饮水安全风险一周一监测一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保持动态清零。二是千方百计抗旱保饮水。针对降雨偏少、库塘蓄水不均衡问题,县水务局组织和督促各乡镇加强水源库塘管控,采取“先生活、后生产”的供水方式,做到科学管水、合理调度。三是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监督举报制度,认真办理和解决群众反映饮水安全问题。公示水利部12314监督平台和省、州、县、乡五级农村饮水安全监督举报电话到村到户,云南省“政府救助平台”县级、乡级饮水安全系统管理人员已全部落实上线并正常运转,拓宽饮水安全问题反映渠道。加强涉水问题监督处理,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转办,督促各乡镇限时办结、限时答复,及时处理好群众饮水安全诉求。四是巩固维护好已建农村供水工程成果。持续加强农村饮水安全行业监管工作,动态消除季节性缺水风险,确保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正常运行,守住农村供水底线。五是加快实施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项目。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安排,围绕3年任务2年完成的目标,积极抓好项目推进工作,确保2023年底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巩固提升全县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三)持续推动改革,优化水利工程管护机制。加强行业监管职责,进一步推动“三个责任”落到实处,督促各乡镇人民政府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严格执行水价改革机制政策,逐步推行农村人饮水费收缴机制,规范农村饮水安工程管理。因地制宜,逐步探索农民用水合作社、经营权承包、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行专业化管理,调动群众自觉参与工程管理和监督的积极性,抓实水费收缴工作,推进水利工程的良性运行。

上一条:永仁县应急管理局多举措推进“清廉应急”建设

下一条:永仁县召开蚕桑产业链发展推进座谈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