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广大人民群众:
一、防范野生菌中毒提示
一是特别提醒广大消费者谨慎食用野生菌:【记住:没有吃过的、不认识的、没有把握的一定不要吃】,野生菌加工要炒熟煮透、不宜凉拌,每次只食用一种野生菌、不要饮酒;野外工作、生活时尽量不食用野生菌;食用野生菌前建议拍照留存所食用菌类照片,出现中毒症状,立即催吐,立即就诊。
二是不要相信无科学依据的传统误区:如鲜艳的野生菌有毒、颜色普通的就没有毒!野生菌大蒜一起煮,颜色不变无毒!用银器试!生蛆、生虫无毒!毒野生菌只要做熟了就不会中毒!......... --莫信,网络搜索可查真相。
二、防范草乌附片等毒性中药材中毒提示:郑重提醒广大民众:食用草乌、附片等毒性中药材是一种用生命作代价的冒险行为,加工出售是违法、邀约食用害人害己,切莫以身试“毒”,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请勿食用。
三、预防野菜、野花、野果中毒:不轻易食用自己不了解、没有食用过的“野菜”类,也不要随意到田边地角、公路边、公园、小区等采摘野菜类食用,避免误食有毒或喷洒农药引起中毒。
四、预防亚硝酸盐中毒:食入0.3-0.5克的亚硝酸盐即可引起中毒,3克导致死亡;冬天腌制的酸菜、咸菜随着气温升高,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一次性食用过多容易引发亚硝酸盐中毒,请谨慎食用;餐饮单位禁止购买、贮存、使用亚硝酸盐;家庭不要购买、贮存亚硝酸盐,以免误食中毒。
五、预防农药残留引起中毒:采购蔬菜时先闻一闻,避免采购农药味大的蔬菜,对能去皮的蔬菜应先去皮后再加工制作食用,蔬菜清洗前可先浸泡10—15分钟,用流动的洁净水清洗,去除细菌和农药残留。
六、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气温高细菌滋生活跃,食物贮存、加工不当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食品制售单位和家庭要打扫并保持经营场所环境卫生,做好防蝇、防尘、防虫、防鼠等工作;成品、半成品、直接入口食品应当生熟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加工制作用具、餐具、砧板、容器等要生熟分开,用前消毒,用后洗净;烹调制作食品时烧熟煮透。家庭聚餐食物最好现制现吃,外出就餐要选择证照齐全、环境卫生好的餐馆,慎用生菜凉菜,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七、预防野生生物中毒:注意:一些野生生物自身有毒或者季节性、区域性产生毒素,如有毒植物花期区域野生蜂蜜(苦、麻、涩味)、河豚鱼等,不认识的、掌握不准的请不要食用。
八、防范散装白酒、醇基燃料中毒。向有合法资质小作坊、销售点购散装白酒,看清标签内容是否齐全、是否年度送检合格检验报告,不购买无标识、无厂家、无产址和流动摊贩销售的散装白酒,不购买、饮用私自勾兑和来源不明的散装白酒。家庭自酿白酒严禁对外出售。甲醇是工业酒精的主要成分之一,与食用白酒难以直观区分,饮用含有甲醇的酒可引致失明、肝病、甚至死亡。
九、常见自身带毒的食品及原料,需要正确加工:未煮熟豆浆(含胰蛋白酶抑制物,此毒性物质不耐热,煮透即可);四季豆、大扁豆、油豆等(含有皂素和红细胞凝集素,未煮熟会中毒,需煮熟煮透或焯水煮透再炒食,鲜绿变为暗绿、无豆腥味再食);发青、发绿、发芽、腐烂的马铃薯(毒素为龙葵碱,去除或不食)、鲜黄花菜(毒素秋水仙碱,浸泡,需煮熟,干黄花菜无毒)、新鲜木耳(含有卟啉类光感物质,可引起日光性皮炎,干木耳无毒).......
提示:厨房等加工和就餐场所不要存放亚硝酸盐、农药、兽药、醇基燃料等化学物品或有毒有害物质,以防误食、误用;室内烧烤通风透气,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不暴饮暴食,注意身体健康。
提醒:禁食野生动物与长江十年禁捕(禁止交易、食用、宣传野生动物和长江渔获物及其制品以及捕捞捕猎器具)
食物中毒救治与应急:饮食后,如出现头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幻觉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第一时间到附近医院就诊,随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减少有毒物质的吸收,尽量保留发生中毒的食物样品、呕吐物、排泄物,用于专业机构检测后供医疗人员救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