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瓜果飘香,金秋时节板栗黄。时下,走进维的乡田间地头,举目四望,满目苍翠,漫山遍野的板栗镶嵌在林海中,迎风摇曳,一个个“小刺球”沉甸甸地挂满枝头,大多已经撑破了“刺衣”,不时露出一张张“笑脸”。栗农们的身影在林间不断交错,弯腰拾捡散落的板栗,用指尖轻轻拨开“刺衣”,饱满的果实显露出来,他们的脸上,不经意间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年来,维的乡紧扣板栗这一特色资源,以“提质增效、助农增收”为核心,积极对标先进,学习借鉴“他山”成功经验,通过技术引进、品种改良、品牌打造、优化管理等系列举措,推动板栗产业提档升级,为群众增收保驾护航。
紧盯目标引产业。围绕实现板栗均价每公斤提高1元的目标,邀请林科院专家进行良种选育与申报指导,积极开展良种选育与品种改良,选取定植优质板栗采穗母树培育采穗园,配合相关部门积极申报永仁板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商标,持续加强栗农现代产业化意识引领。

抓好党建带产业。坚持把党建“主业”与乡村振兴“主责”相统一,深化“党建+”模式,突出“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双带”模式,邀请板栗专家开展“凤尾枝”修枝整形、板栗嫁接、中耕管理等技术要点培训6期,参训800余人次,选树种植大户、“星级”果园示范户和党员致富带头人作为产业发展“领头雁”,把群众力量凝聚在产业链上,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用好模式促产业。积极推行“党支部 +公司+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依托永仁县果仁农业有限公司,重新组建永仁县鲁母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合作社的引领作用,主动跑市场、找市场、闯市场,整合境内所有冷库资源,由合作社组织乡内板栗收购,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销对接、二次返利销售模式,并与当地农户建立利益链接机制。同时,创新“合作社+农户+公司”模式,推动板栗深加工,开发即食栗仁、板栗酥等产品,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组好合作增产业。通过抱团发展、资源整合,集中开展病虫害联防联控或采取无人机统一科技飞防,减少病虫发生率。不定期走访板栗市场经纪人开展产销对接合作,积极开展板栗出口备案资格申报,拓宽产销渠道,让板栗产业从“单打独斗”走向“合力共赢”。


从田间丰收的实景到产业升级的布局,维的乡正以板栗产业为支点,撬动乡村振兴的新活力,让秋日的“丰收故事”越讲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