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做法
(一)突出组织领导推动。一是精心安排部署。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双组长的中和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召开3次镇党委会议、7次调度会议专题研究整治提升工作。二是扛牢压实工作责任。大力践行三个工作法,严格落实镇村组三级包保,将责任层层细化分解,形成了全民动员、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三是亮出党员身份作表率。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机关党员干部60余人,深入9个村与干部群众共同参加整治工作,落实党员责任区,营造了镇村互动、上下联动、干群共建共管共治共护的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工作氛围。四是努力营造浓厚氛围。印发维护环境卫生倡议书2000多份,制作标语40多条,每村悬挂3-5条环境整治宣传条幅,每户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微信等平台,广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宣传报道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动态,营造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
(二)突出规划编制管控。一是坚持规划先行。按照省州县党委政府村庄规划总体工作部署,就村庄现状分析、建设规划设计、民宅建筑风貌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实而具有可操作性的统一规划。截至目前,已完成万马、直苴、直那、岔河、中和5个行政村总体规划,其余行政村规划编制正在有条不紊推进中。二是着力加强管理。2017年以来,镇人民政府切实加强土地规划利用管理,全镇共配备9名土地规划专管员,覆盖率达到100%。制定了《中和镇村庄规划土地建设专管员和信息员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对土地专管员的管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覆盖率达到100%,村庄规划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拆除危旧房、废弃圈舍、违法建筑等210处、4945平方米。
(三)突出垃圾收集治理。一是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规划建设一批垃圾收运设施,补强补齐一批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目前,全镇统一配套垃圾收集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容积1.36万m³垃圾填埋场1座,购置分散布置箱式垃圾斗20个,购置3吨压缩式垃圾收运车1辆,购置1吨挂臂式垃圾收运车2辆;建成垃圾池150座,实现全镇102个村民小组垃圾收运设施全覆盖,清理清运140余吨非正规生活垃圾,实现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近500㎡土地的重新利用。二是着力抓实环境卫生整治。建立完善镇村生活垃圾清理制度,镇村组全体干部分片分组定期对全镇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清理,引进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企业对集镇进行日常管理,发挥乡村公共服务岗作用,对村间生活环境及乱堆乱放垃圾进行清理与收集。三是着力抓实各级环境督查反馈问题整改。聚焦环保督察“回头看”以及省州县相关督查反馈问题,举一反三,对标整改,摸底整治非正规生活垃圾堆放点。四是着力开展垃圾源头减量试点推行。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就近分类,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依托“爱心超市”兑换物资的方式,鼓励群众积极收集、分类农户自家及村组的垃圾,集中由村委会进行中转,初步实现户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收集处理模式。
(四)突出污水源头治理。一是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编制《中和镇生活垃圾污水处置三年行动方案》,实施污水治理项目6个,累计修建污水收集管3748米,排污管道200米,沟渠2206米,沉沙井7座,污水收集处理设施12座。二是积极推广污水治理技术措施。因地制宜采用污染治理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态措施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鼓励采用生态处理工艺,积极宣传引导群众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和尾水回收利用。三是强化综合治理。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湖长制管理,特别对农村黑臭水体加大整治,全面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四是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工作。落实网格包保责任,定期开展警示教育、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定期召开群众会和现场推进会,实现垃圾清运费和生活水费征缴全覆盖。
(五)突出厕所革命。一是着力加强公厕布局建设力度。镇党委政府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全力推进公厕布局建设工作,严格落实公厕管护制度,定期做好清扫保洁工作,确保集镇、行政村公厕达到“四净三无两通一明”标准,自然村公厕干净卫生。目前建成农村卫生公厕127座,覆盖率达到124.5%。二是着力引导群众建好户厕改建。积极组织镇村干部进村入户开展宣传动员,强化改厕技术指导员业务培训,目前建成无害化卫生户厕1590余座,验收1577户,资金兑补1577座。三是开展农村问题厕所摸排整改。制定下发问题厕所摸排工作方案,组织9个村开展问题厕所摸排工作及问题厕所整改落实。目前,发现问题厕所45座,整改落实45座。
二、工作成效
(一)乡村更秀美。通过全覆盖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严格执行农村建房审批,加大“三拆”力度,有力有效推进村庄空间管控和违法建筑拆除,乡村更秀美。
(二)环境更优美。通过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五堆十乱”治理、农村无害化户厕改建、美丽庭院创建、村庄绿美行动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环境颜值更高,环境更优美。
(三)社会更和美。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党员带头深入开展村庄“五堆十乱”整治行动,划出党员责任区,党员分片包保,督促农户落实门前“三包”,通过党员包保群众、党员带群众、党员带党员,人居环境整治形成常态长效,乡村乡风更加文明,社会更和美。
(四)生活更甜美。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好“三大园”决策部署,采取巩固拓展烤烟、畜牧等一批支柱产业,提质增效板栗、芒果等一批传统产业,探索突破中草药、蔬菜等一批新兴产业“三个一批”思路,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圆满完成烤烟种植4000亩、55万公斤收购任务,形成了全镇核桃8.9万亩、芒果6000亩、板栗5020亩、蔬菜2000亩、中草药1349亩的产业布局。中和核桃、万马芒果通过省级绿色食品认证。畜牧产业健康发展,截至9月底,猪存栏14798头,出栏9800头;牛存栏5465头,出栏1300头;羊存栏26836只,出栏11200只;禽存栏30672只,出栏27848只。截至2021年底,全镇农业生产总值24500万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673元,同比增长10.84%;农民群众增收渠道更宽,生活更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