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使命当先锋
在实现宜就党建经济工作双一流中展现代表风采
记楚雄州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宜就镇党委书记 张春培
张春培,男,彝族,1980年2月生,中共党员,楚雄州第十二届人大代表,现任永仁县宜就镇党委书记。“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如是说,而对于楚雄州人大代表张春培来说,每一个不真正从群众中来的议案,都是对人民的辜负。自担任楚雄州第十二届人大代表以来,宜就镇党委书记张春培同志始终牢记选民的重托,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为民建议献策,带领全镇各族干部群众勇于创新、担当作为,奋勇争先、砥砺前行。五年来,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由3.2亿元增加到5.66亿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8964元增加到14128元,年均增长9.6%,连续5年工作完成任务数及增幅均居全县第一,宜就镇经济社会发展由跟跑方阵全面进入领跑方阵。阳光小镇、沃土宜就呈现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民生大幅改善、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良好局面。


一、扎根沃土为民代言,管好集镇闯出新路子
张春培同志有一个全镇干部群众都知道的雅号叫“阿牛”,人如其名,在当选楚雄州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时,他真诚地说:“我一定加强学习代表知识,牢记代表使命,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千方百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反应群众心声。”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当州人大代表以来,他累计提出各类代表方案建议12余条,在各次州人代会期间积极反应基层群众心声,用心用力用情解决群众困难诉求。在实际工作,他敢于创新,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办理好镇人代会确定的“集镇管理不到位,垃圾清运不及时,市场环境脏乱差”的议案,他主动担当,创新思路,打破集镇必须由政府管理的老思维,创新性提出“集镇管理小区化”的理念,引入永仁县仁德物业公司,对集镇进行全面专业化管理,形成了镇党委主导,政府、群众、企业合力推进,通过党组织+业主+企业的管理模式,全面解决长期困扰宜就集镇管理的“乱象”,闯出了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宜就集镇治理新路子。
长相憨厚一身正气的他,在集镇综合整治和基层治理中立场坚定、黑白分明,坚持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扫黑除恶、人居环境提升、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同频共振,深化运用好“一约四会”和“红黑榜”制度,建立宜就落实爱国卫生“7项制度”;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形成的集镇治理创新经验在全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进视频会上进行交流发言,争取全州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现场会到宜就召开,推动宜就镇闯出的集镇治理宜就模式在全州推广,为集镇治理提供宜就经验。群众深情地说:“党委‘牵起了牛鼻子’,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二、肩负使命勇于创新,培好产业闯出新路子
“身为人大代表,从群众中来,就一定要到群众中去,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联系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做好群众的知心人。”张春培从当选代表的那天起就时刻牢记自己的职责与使命。他背负着广大群众的信任与重托,深感肩上的责任沉重而艰辛,为不辜负群众的期盼,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一番成绩来,为群众排忧解难,让组织和群众放心。

当选代表之初,他认真思考群众的困难和需求,梳理当前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探寻济社会发展的路子。在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遍访村民群众后,他认为,宜就镇虽然离县城近,但由于各村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优势不突出,经济增收不明显,发展不平衡依然是制约宜就镇发展的重要瓶颈。要切实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就必须依托区位优势,发展优势产业,增加群众收入,用发展的方法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为此,张春培把培产业促增收放在了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次召开党委会和职工会统一班子和村组干部的思想,依托宜就光热、土地和交通等资源优势,确立了“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发展名、特、优、新蔬菜和水果,形成良性养殖、种植,种养互为依托和互补,循环利用。采取“周部署、旬推进、月督查、季会诊”的方法按照“项目数量不减,投入人员不减,实施进度不减,督查标准不减”的“四不减”要求抓项目工作,率先提出“思路项目化,项目景观化”将乡村旅游业培育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提出在宜就开发建设一条镇内乡村旅游两日游环线的新思路,推动龙潭、外普拉先行发展,实现了宜就镇乡村旅游零的突破,2019年宜就村被命名为“全省旅游扶贫示范村”,2021年外普拉村被认定为“云南省旅游名村”在全县率先建成永仁乡村旅游的样板和引爆点。宜就镇连续几年综合绩效考核位居全县第一,他也被县委提名作为州委表彰的“勇担当善作为”先进个人。他常说当领导思维是第一位的,要勤于思考善于谋划全域性工作,在外部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唯有超常的思维来规划,才能达到超常的目标,宜就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验证了他的想法。

三、初心不忘永葆本色,管好疫情干出新风采
“人大代表是一种干实事为民解忧的责任”。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张春培始终坚持这一理念,并把为民解忧作为展行代表的重要内容之一。

他是行动迅速的“急先锋”。2020年的春节之际,新冠肺炎疫情突然爆发,在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他冲锋在前,始终坚守岗位,靠前指挥,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和使命。“关键时刻比觉悟,生命关头看行动!”张春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新冠肺炎爆发初期,张春培就敏锐地感觉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他凭借多年突发应急处置工作的经验,第一时间组建了全镇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及时建立了班子成员包村和工作组包保的工作架构。面对疫情,他雷厉风行,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疫情防控战斗中,每天最快接收传达上级指令,动员各方力量,联防联控,细致排查。他不顾个人安危与医护人员深入村组农户一线对重点“四类”和“四返”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我们要发动人民群众打赢一场疫情阻击的人民战争,要将网格再化小,把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提高防控效果”。张春培最先提出并落实“网格化小、流动缩小”的“双卡双防”最严措施,对重点人员实现摸排检测全覆盖;他发动文艺骨干最大限度运用微信、喇叭、顺口溜、短视频等方式进行铺天盖地宣传;他组成志愿服务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他脏活累活抢着干,在他的影响下,全镇12个村的群众也纷纷掀起环境卫生清扫热潮。无论是督促落实,还是调度指挥,他的身影忙碌在全镇的各个角落,短短时间内,高效有力地措施为全镇百姓筑起一道安全防护网。

四、勤思善谋办实事,搞活“四夜”抓出新风貌
他是百姓身边的“暖心人”。张春培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四夜”活动,缓解工学矛盾,提高学习实效,有效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一是“夜练”提振精气神。依托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结合干部职工兴趣爱好,由工会负责牵头组织,团委、妇联配合开展周一“夜练”活动,成立篮球、棋牌、乒乓球、舞蹈、羽毛球、书画摄影音乐兴趣小组,让干部职工以饱满的精神和强健的体魄更好地做好各项工作。同时,活动也吸引到大批群众参与进来,引导群众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全镇社会风气、社会治安持续向好。二是“夜学”补足思想钙。充分利用周二晚“夜学”,重点结合“全科”干部打造,学习党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精神、各级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廉洁自律政策法规。在夜学中,他主动带头学习、带头发言、以讲促学,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夜议”开出任务单。张春培同志牵头,定期召开周三“夜议”会,研究工作、分析民情、剖析问题、议定措施,对当前的各项重点工作,收集到的社情民意,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研判,集中研究处理意见,制定工作措施,建立挂账销号制度,将目标任务进行责任分解,层层落实,务求实效。四是“夜访”问计解民忧。利用周四“夜访”知民情,解民忧,纾民困。充分利用晚上群众在家的时机,把日常走访与为民代办事务相结合,针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进村入户,认真倾听群众意见建议,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及时掌握群众思想动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要管用。

“我来自人民,代表人民,参与集镇治理,只是使人大代表这个角色回归本位。”张春培代表用这样一句话说出了自己作为人大代表的真切感受,他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不平凡人生的“阿牛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奋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智慧阳光小镇中展现代表的担当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