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动态要闻 >> 乡镇动态

宜就镇:“蚕桑+”多元破局 打造乡村振兴“黄金产业”

日期:2025年10月11日   作者:   来源:七彩云端    点击:[]

宜就镇锚定乡村振兴战略,以“提质增效、延链补链、多元融合”为核心,推动蚕桑产业规模与效益双升,成为群众增收的“黄金产业”。

规模效益双突破,筑牢产业发展根基。通过扩大种植面积、创新种植模式,实现蚕桑产业规模历史性跨越,为产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截至目前,全镇栽桑户达270户,桑园总面积3100亩,较上年新增720亩,其中“板下种桑”新型集体经济项目成效显著,建成光伏板下桑园400余亩,成功打造“光伏 + 蚕桑” 立体种植格局,在不额外占用土地的前提下,大幅提升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实现 “一地双收”。产能与产值同步飙升,全镇前三季完成养蚕3704张,产茧量17.65万公斤,产值突破1034.6万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木马村作为核心产区表现突出,实现产值400余万元,持续稳居全镇养殖数量、单产、收益“三第一”,成为产业发展的“领头雁”。

创新经营模式,激活农户增收内生动力。通过“合作社+大户+农户”模式为纽带,合作社发挥桥梁作用,整合大户技术、资金优势与农户土地、劳动力资源,形成 “技术共享、风险共担、收益共分” 的利益共同体,激活了乡村振兴的 “内生动力”,推动蚕桑产业从 “规模优势” 向 “效益优势” 转变。截至目前,全镇单季养殖万元户数量达442户,“抱团发展”模式让更多农户共享产业红利,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强化科技赋能,构建全方位支撑体系。为推动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宜就镇从技术、培训、设施三方面发力,为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关键保障。技术升级提效益:全面推广“消毒、防病、良桑、饱食”八字养殖方针,引入优质桑叶品种与标准化养蚕技术,全镇平均单产达48.08公斤/张;同时,蚕桑公司派遣2名资深技术人员驻镇指导,覆盖小蚕共育、大蚕饲养全过程,技术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培训服务全覆盖:创新采用“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双线培训模式,开展田间实操培训6场,覆盖300余人次;此外,积极协调供水工作32次,确保养殖各环节需求,实现养殖技术培训“无死角”。设施配套强基础:成功争取资金480万元,建设标准化小蚕共育室1栋(面积650余平方米)、标准化大蚕饲养室5栋(总面积2750余平方米),为产业提质增效提供坚实硬件支撑。

深化模式创新,开辟产业发展新路径。深化“桑—蚕—丝”一体化发展,推动光伏产业与蚕桑种植立体融合,并构建“发电企业+村集体+桑农”利益联结模式,既提升土地利用率,又增加农户收益,实现“一举两得”;建立“统一供苗、统一交售”服务体系,由蚕桑公司统筹桑苗调拨,村级组织负责统防统治及中耕施肥服务,在降低农户种植成本的同时,同步提升桑叶产量与品质,为产业稳定发展保驾护航,实现“降成本、提效益”双重目标。

下一步,宜就镇将持续强化科技支撑与服务保障,让蚕桑这一“黄金产业”释放更大活力,为农户带来更稳定的增收,也为乡村振兴注入长效动能,助力宜就镇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更坚实、更稳健的步伐。

上一条:【以案说法】 网络并非法外之地,言论自由也需谨慎

下一条:【幸福里·全民健康管理中心】宜就镇的 乡亲们!医共体专家在家门口坐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