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店子村,是‘人多地少、手无资产、账无余钱’的典型空壳村,村党总支即便想为村民办些实事,也常因集体无资产、无资金而心有余力不足。而改变这种现状的关键,是我们找准了那根‘小小撬杆’——从盘活土地资源破局,借政策东风强基,靠产业发展赋能,让村集体经济从‘零’起步,更带动全村实现从‘穷破小’到‘富美强’的华丽蜕变。”店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文春禄说道。
在永定镇,店子村的蝶变并非个例,而是镇域内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路径的生动缩影。这根“小小撬杆”的背后,是镇党委政府统筹引领、村级党组织主动作为、群众积极参与的合力,更是以点破面破解乡村发展瓶颈、推动村集体经济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实践探索。

锚定“撬点”,土地整合+政策借力,破解发展困局。面对“人多地少、集体无钱”的现实难题,村党总支主动扛起责任、谋变求新,打出“资源盘活+政策争取”组合拳,为发展破局开路。一是盘活土地“变废为宝”。村“两委”班子先谋后动、合力攻坚,逐户走访辖区547户村民,对7600亩土地全面摸排。通过上门宣讲土地流转的短期收益与长远价值,以“自愿有偿”为原则,成功整合村民手中零散耕地、闲置地块共1600亩,将“碎片化”土地转化为“连片可开发的优质资产”,为产业落地腾出关键空间。二是借势政策“筑巢引凤”。主动对接沪滇协作政策红利,成功争取协作资金作为“启动引擎”。在整合后的土地上重点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为产业项目落地创造基础条件,同步优化营商环境,让昔日的“闲置地块”升级为“引得进客商、留得住项目”的产业沃土。
用活“撬杆”,产业筑基+招商引业,实现集体经济“阶梯式”增长 。依托完善的基础配套与优质营商环境,村党总支精准招商、聚焦特色,以农业产业为核心,推动村集体经济稳步增收。引入客商重点发展软籽石榴、沃柑两大特色产业,逐步建成规模化产业基地。如今,基地不仅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每年48万元的稳定收益,更形成“每5年阶梯式增长”的良性发展模式;同时,基地每年为本村提供4600余人次劳动力岗位,村民既能拿到土地流转租金,又能通过家门口务工增收,真正实现“土地有租金、务工有薪金”。企业还主动带动周边群众种植,提供免费技术指导和兜底销售渠道,构建起紧密的“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切实提升农户收益。
放大“撬效”,收益反哺+多维发力,绘就宜居宜业旅居新图景。村党总支带领村民始终坚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在村集体经济壮大后,让发展成果全面惠及乡村建设与村民生活。一是完善基建,扮靓乡村颜值。投入集体资金升级硬件设施——修建产业道路2.7公里、田间机耕路3.6公里,彻底破解农产品运输难题;扩宽村内道路1.2公里,便利村民日常出行;对10个村民小组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进“两污治理”,重点打造章竜、半坡、楼梯田、秧鱼坝等村民小组,通过美化亮化让村庄风貌焕然一新,成功吸引四川、昆明等地群众前来旅居,让“产业美、生态美、村容美、生活美”的“四美乡村”从目标变为实景。二是优化服务,强化基层治理。将集体资金入股丰饶农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同步开办平价农资超市,为村民提供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切实降低农业生产负担。同时,依规使用入股收益,为基层治理微网格员每月发放50元补贴,实现基层治理经费“自给自足”,有效激发治理队伍干劲,推动村级治理精细化水平再提升。
如今的店子村,集体有钱办事、产业有奔头、村庄有颜值、村民有笑脸。下一步,店子村党总支将继续握紧这根“撬杆”,在延伸软籽石榴、沃柑产业链(如发展深加工、农耕体验)、升级旅居配套设施上持续发力,让村集体经济的“阶梯”越迈越高,让村民的幸福生活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