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生物灾害防控中心公布2023年全国“最美森林医生”名单,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站长起国民名列其中。
永仁县地处云南省楚雄州北部,地处滇川要冲,与四川省攀枝花市山水相连,自古为“滇蜀往来之大道”,素有“中国太阳城、云南北大门,特色产业县,民族风情园”之美称,独特的地理气候,孕育了特色的林产业。早春三月踏入永仁维的乡,映入眼帘的是满眼绿色的板栗和一幢幢各具特色的小洋房,板栗这一特色林产业已成为林农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在助推板栗产业发展,增加林农征收的背后,有“林检人”——楚雄州永仁县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站长起国民的辛勤付出。
精准调查定方案
随着永仁县板栗种植规模的快速扩大,板栗生产上重栽轻管现象突出,栽植后管理粗放,园地科技含量低,部分板栗树出现衰弱退化,板栗病虫害严重,影响板栗品质的栗实象甲虫口率较高,受害率高达20%—80%,栗实象甲幼虫蛀食栗实,致使板栗市场售价低,甚至卖不出去,曾经一度深受外地客商青睐而畅销到北京、成都等大城市的永仁板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板栗病虫害的危害,已严重制约了板栗产业的发展和效益的提高。如何让林农在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上少遭损失或不遭损失,这既是群众的所需所盼,更是“林检人”的重要职责,为做好永仁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促进林农增收,推动林产业健康持续发展,起国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怎么办?如何办?事关群众利益无小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一格言在他脑中浮起。在起国民的带领下,永仁县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职工积极行动起来,把工作重心下沉到山头地块、村间地头,钻栗园,刨林地,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蚊虫叮咬、日晒雨淋已成了家常便饭,家中尚读小学的孩子也无暇照管,只有下乡,再下乡,目标就只有一个:尽快查清危害板栗品质的栗实象甲在永仁的生活史,科学合理制定防治方案,让群众不在这个小虫上遭受更大的损失,让永仁板栗“早熟质优”的形象得到恢复。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汗水终于浇灌出勤劳的果实,在起国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年多的监测调查,摸清了永仁板栗栗实象甲的幼虫期、蛹期、羽化期、成虫虫期等一系列生活史,在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和省州各级林检专家的帮助指导下,因地制宜制定出一份完整可行的永仁县栗实象甲防治方案。
培训技能强管理
俗话说“三分栽种、七分管理”,一分的投入要产出三分的回报,这是林农期望,也是林检人的职责。向管理要效益,就得从培训管理技能入手,身为森防站长的起国民更加懂得培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自己清楚怎样做后,就是要教会林农如何做,将可行的方案、实用的技术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效果。在他的建议和倡导下,整合资源、部门联动,开展建设示范基地带动联合培训,联合产业办、技术推广站、油橄榄研究所大力开展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把实用的防治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送到所需农户。在培训中,他亲力亲为,为群众细心讲解,耐心解答,把每一环节都用通俗易懂的朴实语言进行讲述。群众高兴地说:“这种培训我们最高兴,既能听懂,又方便实用,按这种方法防治省工省时还省钱,效果又好。希望你们这样的培训多开展,你们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和科技,更让我们感觉到踏实,看得到增收的希望,因为在病虫害防治方面你们是专家,更权威,你们讲的正是我们需要的,我们相信你们。”据不完全统计,“十四五”以来,永仁县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累计开展培训44场次3800余人。
示范带动促增收
效果是检验一切工作成败的标准,也是说服群众最有力的证明。为推进群防群治,实现预期防治效果,永仁县森防在起国民的带领下,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针对不同的林种和虫情病情态势,积极争取筹措资金,按照部门示范防治带动、专业合作社集中连片防治的思路,组织发动林农开展联防联治,群防群治,率先在永仁推广使用绿僵菌等生物及物理措施防治栗实象甲,实现产业防治区域同步化和规范化,助推林农增收。“十四五”以来,开展绿僵防治达1.2万多亩。通过示范带动,推动了以群众自行防治为主的社会化防治,多数林农按照防治方法开展了防治,取得了可喜的效果。截至目前,凡是开展过防治的板栗,客商收购基本不压价,林农真正得到了实惠,客商也从好的板栗品质中赚到钱,实现了林农和客商互利共赢。板栗经销人员表示,“如果永仁县板栗都能按你们这种方法管理,我们板栗生意就更好做了,你们真是林农和我们的贴心人。”据监测调查显示,开展示范防治的板栗栗实象甲虫口密度控制在5%以内,开展示范防治的板栗每公斤价格均高于其他的1.2元至2.4元,群众每年仅在板栗病虫害防治上所取得的增收效益就达3000多万元。在起国民的带领下,森防工作成为当地林农致富的助推器,板栗年收入10万元以上达100多户,当地板栗种植管理较好的农户家家盖上了洋房,买上了汽车,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永仁县林业和草原局王洪林13577817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