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永仁县紧紧围绕污染防治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重点任务,加快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主要环境指标持续改善
2022年,全县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降至1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5%,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要求;可吸入颗粒物PM10降至29微克/立方米,连续3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要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三年达10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29,同比下降4.6%,空气质量有所提升,真正实现了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全县2个国控断面、1个省控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尼白租水库水源地水质达Ⅱ类,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
全县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稳定达到100%,地下水环境保持稳定。
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
强化大气面源治理,加强对各施工场地扬尘污染控制,按时完成县内72辆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淘汰工作,完成4家企业工业炉窑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达到100%。
深入开展永定河污染治理攻坚行动,突出标本兼治相结合,排查梳理影响永定河河流水质的14类重点突出问题,协调推进污水处理厂、重点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提质改造、雨污分流改造及畜禽养殖污染等治本措施,实施10个片区雨污混流改造项目,立案查处关停企业1家,对城区屠宰、洗涤、缫丝等5家重点排污企业的环保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排查主城区各类经营主体585户,整改问题113户,一污厂二期、二污厂项目有序有力推进。建立完善“河流—河口”污染联动联防机制,在主河道关键节点安装摄像头36个,对永定河断面开展周监测周通报,每月对重点污染源外排废水开展两轮次常态化监测。动员全县2万余名干部群众投身保护母亲河行动,永定河水质实现从劣Ⅴ类到Ш类的转变。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直苴铜矿尾矿库已完成闭库,团山铜矿尾矿库治理项目顺利推进,区域耕地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整治。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深化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全年对10个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进行了审查、审批,涉及项目总投资195315万元;指导43个建设项目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完成网上备案,督促建设单位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对10个建设项目开展了自主验收,涉及项目总投资23577.92万元。开展送法入企活动10余次,指导帮扶企业50余家次。
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联合多部门以“5.22生物多样性日”、“6.5世界环境日”等系列宣传活动为契机,深入企业、村社区开展垃圾分类、保护母亲河、绿色出行等宣传活动,2022年,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志愿服务20余次,发放《环境保护宣传手册》600余册,环境保护宣传袋2000个,环境宣传纸杯10000个,解答群众关切环保问题10余条。
筑牢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要求,巡河发现并处置问题29个。常态化开展“清河”清“四乱”行动,整改销号河湖“四乱”问题6个。投入资金12万元进行永定河生态流量补水工程建设,保障河道生态流量。加强饮用水源地、重点河流保护和管理工作,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永定河等重点河流河湖岸线并公告。持续开展“美丽河湖”建设,金沙江永兴段观音岩库区、阿朵所河、阿朵所水库、尼白租水库、麻栗树水库、万马河被评为州级美丽河湖。
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及综合治理,投入400万元实施宜就老怀哨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争取项目资金2338万元实施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工程已完工。加强已申报项目的跟踪问效,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施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
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投资2200万元,实施永仁县横断山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完成人工造林10000亩、退化林修复20000亩,封山育林10000亩。实施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有效促进地区生态修复和改善。实施城市面山森林公园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城市面山人工造林2500亩,募捐造林公益资金22.29万元,完成义务植树10余万株,造林400亩。制定实施《永仁县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绿美永仁”建设,糯达、格红、岔河等8个村被评为省级森林乡村。
解决群众关切的环保问题
严格环境执法,全年完成随机抽查企业150余家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8件,处罚238.9万元,四个配套案件1起,其中责令限产1起,移送公安行政拘留1起,实施行政拘留2人。做好“预判、调处、化解”三篇文章,受理各类环境信访55件,处理54件,办结率98.2%。加快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完成率达到63.6%,省生态环境联合执法反馈问题整改率达100%,信访件整改完成率达到100%,有效解决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
2022年,永仁县紧紧围绕污染防治和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等重点任务,加快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主要环境指标持续改善
2022年,全县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降至1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25%,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要求;可吸入颗粒物PM10降至29微克/立方米,连续3年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一级标准要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三年达100%,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29,同比下降4.6%,空气质量有所提升,真正实现了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全县2个国控断面、1个省控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优良水体比例达到100%。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尼白租水库水源地水质达Ⅱ类,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
全县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稳定达到100%,地下水环境保持稳定。
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推进
强化大气面源治理,加强对各施工场地扬尘污染控制,按时完成县内72辆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淘汰工作,完成4家企业工业炉窑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全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达到100%。
深入开展永定河污染治理攻坚行动,突出标本兼治相结合,排查梳理影响永定河河流水质的14类重点突出问题,协调推进污水处理厂、重点企业污水处理设施提质改造、雨污分流改造及畜禽养殖污染等治本措施,实施10个片区雨污混流改造项目,立案查处关停企业1家,对城区屠宰、洗涤、缫丝等5家重点排污企业的环保设施进行提升改造,排查主城区各类经营主体585户,整改问题113户,一污厂二期、二污厂项目有序有力推进。建立完善“河流—河口”污染联动联防机制,在主河道关键节点安装摄像头36个,对永定河断面开展周监测周通报,每月对重点污染源外排废水开展两轮次常态化监测。动员全县2万余名干部群众投身保护母亲河行动,永定河水质实现从劣Ⅴ类到Ш类的转变。
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直苴铜矿尾矿库已完成闭库,团山铜矿尾矿库治理项目顺利推进,区域耕地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整治。
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深化环保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全年对10个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进行了审查、审批,涉及项目总投资195315万元;指导43个建设项目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完成网上备案,督促建设单位按照《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对10个建设项目开展了自主验收,涉及项目总投资23577.92万元。开展送法入企活动10余次,指导帮扶企业50余家次。
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联合多部门以“5.22生物多样性日”、“6.5世界环境日”等系列宣传活动为契机,深入企业、村社区开展垃圾分类、保护母亲河、绿色出行等宣传活动,2022年,组织开展环境保护志愿服务20余次,发放《环境保护宣传手册》600余册,环境保护宣传袋2000个,环境宣传纸杯10000个,解答群众关切环保问题10余条。
筑牢长江流域生态安全屏障
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要求,巡河发现并处置问题29个。常态化开展“清河”清“四乱”行动,整改销号河湖“四乱”问题6个。投入资金12万元进行永定河生态流量补水工程建设,保障河道生态流量。加强饮用水源地、重点河流保护和管理工作,划定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永定河等重点河流河湖岸线并公告。持续开展“美丽河湖”建设,金沙江永兴段观音岩库区、阿朵所河、阿朵所水库、尼白租水库、麻栗树水库、万马河被评为州级美丽河湖。
开展小流域水土流失及综合治理,投入400万元实施宜就老怀哨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争取项目资金2338万元实施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修复工程已完工。加强已申报项目的跟踪问效,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实施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
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投资2200万元,实施永仁县横断山脉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完成人工造林10000亩、退化林修复20000亩,封山育林10000亩。实施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有效促进地区生态修复和改善。实施城市面山森林公园生态修复工程,完成城市面山人工造林2500亩,募捐造林公益资金22.29万元,完成义务植树10余万株,造林400亩。制定实施《永仁县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全面推进“绿美永仁”建设,糯达、格红、岔河等8个村被评为省级森林乡村。
解决群众关切的环保问题
严格环境执法,全年完成随机抽查企业150余家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8件,处罚238.9万元,四个配套案件1起,其中责令限产1起,移送公安行政拘留1起,实施行政拘留2人。做好“预判、调处、化解”三篇文章,受理各类环境信访55件,处理54件,办结率98.2%。加快推进中央和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完成率达到63.6%,省生态环境联合执法反馈问题整改率达100%,信访件整改完成率达到100%,有效解决一批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环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