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永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紧围绕“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筑和谐”的工作目标,全力聚焦主责主业,深入开展人社领域的各项工作,助推民族和谐事业发展,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永仁县人社局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方案及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增进民生福祉示范工程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形成了责任明确化、工作具体化、主管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良好格局。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工作中,一是以人社政策法规“五进”活动为抓手,深入社区、企业、学校、乡村、家庭进行惠民惠企政策宣传,增进交流,促进和谐共建。2022年以来进社区3个,参与群众1540人;进乡镇7个、村委会60个,参与群众9270人;进家庭2010户,参与群众5230人;进企业45户,参与职工人数2560人。二是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以党支部“主题党日”、三会一课、联系村结对帮扶、“云上赛装”等系列活动为契机,持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团结教育条例》《楚雄彝族自治州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营造民族大困结的氛围,牢固树立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共生的亲民关系。累计发放宣传材料3650余份,现场解答政策249余次。
三、发挥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政策优势。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落实民族的节假日,尊重民族干部的婚丧嫁娶风俗和饮食习惯。积极宣传落实少数民族学生及少数民族职工子女的入学、升学、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坚持做到“五个必须”,即培训干部时,必须保证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研究干部工作时,必须保证有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的内容;配备领导班子时,必须考虑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干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时,必须保证有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领导职位,民族干部队伍的不断壮大。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中,确保一定比例的少数民族招考岗位。截至去年年底,全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招考少数民族干部2名。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员达1477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68.4%。同时,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领头雁”作用,引导乡土人才、少数民族先锋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全县有“彝乡名匠”2人,“彝绣工作室”1个。土农村产业人才42人,其中,省级称号6人,州级称号36人。
四、加大少数民族培训力度,提高就业率。以“六稳、六保”为工作目标,努力创造公平的就业环境,促进各民族平等就业。近五年来,全县累计城镇新增就业15446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累计5738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累计430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累计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105348人次,其中开展脱贫劳动力转移培训59171人次,累计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390人次,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2971人次。累计扶持创业担保贷款1645户,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4549万元,累计带动就业4780人,累计开展创业培训553人,累计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9419人次,累计开展青年见习171人。
五、让社保政策惠及少数民族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就业促进法》等社会保障政策法规,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2017年至2021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分别为:56500人、58101人、59772人、61544人、61800人,同比增长率为:2.8%、2.8%、2.9%、0.4%,全县符合参保条件的少数民族群众100%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六、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劳动维权。积极指导企业和各类用人单位规范劳动用工管理,预防和制止损害少数民族合法利益的行为。畅通举报投诉渠道,依法维护拖欠少数民族同胞工资行为。全力维护少数民族同胞的合法权益,努力打造和谐稳定的用工环境。2021年共受理各类欠薪案件126件,涉及792人金额1056.18万元。(永仁县人社局 夜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