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仁县综治中心,大家都习惯叫四级调研员李国春为“李大哥”。虽刚满五十,但他在二十多年前就已担任乡镇主要负责同志,经验丰富、为人亲和。每天清晨八点,他总是提前到岗,泡一杯热茶,翻开矛盾纠纷登记簿,开始一天的忙碌。他常说:“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句话,也成了他调解工作的真实写照。

上午:生命权纠纷,情与法之间的平衡
李大哥还没来得及喝口茶,第一拨来访者便已到来——他们是因校园意外身亡学生的父母及亲属,情绪激动、面容悲痛。学校代表也几乎同时抵达,神情凝重。
李大哥深知此事关系一个家庭的伤痛,也涉及法律责任与人文关怀的平衡。他迅速将双方安排在不同调解室,采取“背靠背”方式分别沟通。一边安抚家属情绪,讲解相关法律政策,引导理性表达;一边与学校代表梳理事件经过,推动其积极承担责任。
数小时的耐心沟通后,双方终于愿意“面对面”协商。学校代表诚恳致歉,承诺依法给予合理补偿,并争取人道主义补助;家属也表示理解学校管理的不易。一纸调解协议,让一场可能激化的矛盾悄然化解。
下午:金融纠纷调解,让还款有温度
简单午饭后,李大哥又投入一起金融借贷纠纷。银行代表说客户多次逾期,已无计可施;借款人则因经营困难,恳请宽限。
面对分歧,李大哥并未急于判断,而是细致了解合同内容与借款人实际经营状况。他分析道,银行与借款人应是互助关系,建议银行体谅困难、适当放宽期限;也提醒借款人加强经营、诚信履约。
最终,银行同意调整还款计划,减免部分罚息;借款人也承诺积极筹资、按约还款。双方握手言和,一场僵局因调解的“温度”迎来转机。

傍晚:灯常亮、门常开,守护不停歇
夕阳西下,李大哥整理完案卷,抬头看到墙上“为民、务实、高效、公正”八个大字——这不只是标语,更是他和同事们日常工作的底色。李大哥是永仁县三级综治中心调解队伍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