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9日,永仁县人民政府印发了《永仁县人民政府关于抓好2019年大春农业生产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现将有关政策解读如下: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
大春农业生产是全县2019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夯实农业基础,确保粮食产量稳定,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工作重点;是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确保完成全年农业生产任务的关键;是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支撑。为抓好2019年大春农业生产,稳步推进“绿色食品牌”打造,切实加快产业扶贫各项工作,结合全县农业发展实际,印发了《永仁县人民政府关于抓好2019年大春农业生产工作的意见》,是指导乡镇农业生产的纲领性文件。
二、《意见》出台的目的和意义
《意见》的实施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州委九届四次全会和县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以实施乡村振兴为抓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精准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州委“1133”战略和县委“一城一门一区”发展战略,以稳定粮食生产为重点,聚集打造“绿色食品牌”,着力抓特色、调结构、优品质、强科技、拓市场,保障粮食等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举措。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意见》明确了全年目标任务
(一)大春粮食生产目标。全县计划大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2.1万亩,产量4.765万吨。其中:水稻4.6万亩,产量2.53万吨;玉米6万亩,产量1.98万吨;杂粮1.5万亩,产量0.255万吨。
(二)大春经作生产目标。全县计划大春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65万亩,产值14475万元。其中蔬菜1.5万亩,产值5475万元;魔芋0.15万亩,产值1500万元;其它特色经济作物1万亩,产值7500万元。
(三)晚秋生产计划目标。全县计划晚秋作物种植面积4.9万亩。其中计划晚秋粮食1.3万亩,产量0.19万吨;计划晚秋经济作物3.6万亩,产量4.48万吨,产值7570万元。
四、《意见》明确了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的工作重点
(一)着力保障粮食安全。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抓手,围绕全县粮食生产稳定供给目标,加快全县10.5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实施种子繁育、科技增粮、绿色增效三大工程,提高粮食单产3%以上;以增加绿色优质米有效供给为目标,推进优质稻品种连片种植,建立优质稻米加工原料基地,打造优质粳稻产业,推广种植优质水稻3.2万亩。
(二)着力发展重点支撑产业。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布局,按照“稳粮烟、优菜果、提花药、扩蚕桑”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发展以永定、莲池、宜就为主的优质稻谷;以永定、莲池、永兴为主的夏秋蔬菜;以永兴、永定、宜就为主的晚熟芒果;以中和、永兴、宜就为主的魔芋;以永定、莲池、猛虎为主的花卉;以猛虎、中和为主的中药材;以永定、莲池、宜就、猛虎、维的、中和、永兴为主的蚕桑;以永定、莲池、永兴为主的蔬菜特色繁种产业基地建设。带动全县产业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品种化收储,品牌化加工,市场化销售。
(三)着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绿色化。深入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实施,制定农药、化肥特别是蔬菜、水果年度减量措施,力争2019年亩农药施用量在2018年基础上递减1.5%,化肥亩施肥强度递减1%,保持农药、化肥“负”增长。制定主要农产品绿色化生产主推技术,依托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大力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有机肥替代化肥、水肥一体化等关键绿色生产技术,开展土肥水增效技术集成核心示范区建设,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22万亩以上,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面积3.7万亩,推广有机肥示范面积1.5万亩,实施秸秆还田面积10.5万亩,种植绿肥0.25万亩,提高蔬菜、水果等农业产品的品质。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全面推进绿色生产基地建设。
(四)着力强化绿色品牌建设。认真落实“三品一标”认证以奖代补政策,积极推进国家绿色食品标准生产。2019年重点组织企业、专业合作对哲林晚熟芒果、维的板栗、莲池石榴、猛虎人工食用菌等农产品开展“三品一标”质量认证。加强对产地、市场和加工环节农产品质量监测,实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质量可追溯制度,确保价格上升、产品增值,让农产品生产者在发展绿色生产中得到更多实惠。
(五)着力加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充分应用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成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扶持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建立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订单化生产、电子商务网销,建基地、促加工、拓市场,鼓励依托加工企业实行“单种、单收、单储、单加”,全面实施品牌打造、市场开发。
(六)着力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以大春农业生产需求为核心,突出区域主导品种,重点抓好新品种及新技术、特色经济作物等示范推广。加大优质水稻、青贮玉米、食用豆类、特色经作、间套种、晚秋作物、绿色生产模式等集成技术的示范推广。水稻生产重点推广楚粳28号、37号、40号等优新品种,力争覆盖率达70%以上;魔芋生产重点推广“楚魔花1号”良种;加大抗病优质的大白菜、甘蓝、芦笋
等蔬菜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力度,为蔬菜产业培植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积极推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新型经营主体等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七)着力推进产业精准扶贫脱贫。围绕2019年产业扶贫目标任务,把大春生产与产业精准扶贫紧密结合,认真贯彻落实《楚雄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楚雄州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的通知》(楚政通[2017]97号)和《永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永仁县产业扶贫实施方案的通知》(永政通[2018]17号)文件精神,抓实产业扶贫“五个全覆盖”,以优质粮食、特色养殖、绿色蔬菜、经济林果、食用菌、烟草、乡村旅游为重点,强化大春农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支撑,确保完成产业扶贫目标任务。
(八)超前谋划落实晚秋生产。充分发挥气候、温、光等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烤烟地、玉米地、果园、桑园,根据不同海拔区域特点、前作茬口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作物种类和品种,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确保晚秋作物生产品种适销对路。在品种选择上,粮食作物以秋玉米、秋豆、秋马铃薯、荞子为重点,经济作物以萝卜、瓜菜、菜用豆等其他作物为主。在区域布局上,坝区主要发展蔬菜、秋玉米、秋豌豆、秋蚕豆等;山区半山区实行多作物、多品种布局,发展秋马铃薯、秋荞、秋青贮饲料玉米、绿肥等,促进群众增收。
五、《意见》落实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各部门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标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按照“关键季节抓粮食,一年四季抓特色”的思路,切实增强抓好大春生产的主动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解决好大春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大大春生产的投入,确保高质量完成大春生产任务。
(二)抓实春耕备耕。各乡镇要及早做好面积规划,层层分解大春生产目标任务,把种植面积落实到村组、到农户、到地块,特别是要优先强化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落实;扎实做好种子、肥料、农药等大宗农业生产资料的准备供应,保证质量,保障生产所需,尤其高度重视水稻、玉米良种的推广。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依法严厉查处销售伪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采取多种形式,及早层层开展大春生产各项实用技术、新技术的培训宣传,把优质高产高效关键技术普及到广大干部群众中,使大春生产做到良种良法结合,努力提高技术到位率。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州各项扶农惠农政策措施,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要及时兑现支农项目资金和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等惠农补贴资金,确保不误农时。积极培育发展植保、农机、育秧育苗等专业合作组织,为广大农户提供及时、便捷、优质的专业化化服务,推动大春生产扎实高效进行。
(三)科学防灾减灾。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充分利用蓄水充足的有利条件,立足最佳节令完成大春栽种目标,合理安排好育秧、育苗时间,为大春作物增产增收打好基础。气象部门要加强灾害性气候的预测、预报,及时发布灾害预警,落实好防灾减灾措施,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农业、财政、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和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认真抓好政策性种植业保险工作,广泛宣传发动,做到应保尽保,为农业灾后生产恢复和减小农民因灾损失提供有力保障。农业农村局要着力抓好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及时准确发布病虫发展信息,发动和指导农户搞好统防统治,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将病虫害损失控制在4%以内。 (四)严格督查考核。县人民政府将把大春生产目标任务、重点措施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核管理,各乡镇要制定大春生产具体考核措施,严格目标考核。在大春生产的关键季节,县政府督查室和县农业农村局要派出督查组到生产一线检查督促,对提出的大春生产目标任务、重点措施进行有重点的督查,及时通报情况、总结典型经验,确保高质量完成大春生产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