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人民政府
网站首页 >> 公开信息内容

永仁县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做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索引号:1153232701517648x4-30/2020-0905702 公文目录:应急管理 发文日期:2019年09月05日 主题词: 文  号: 成文日期:2020年09月06日

永仁县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关于做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专项指挥部、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

永仁县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已于2019724日成立。为有序开展自然灾害防治、应急处置、灾害救援及灾情信息统计报送工作。现就做好我县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及时上报各专项指挥部相关信息

为方便工作联系,请各专项指挥部办公室于2019830日前将指挥部组成人员单位及联系电话号码、各专项指挥部办公室人员电话号码及邮箱报县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请乡镇将分管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领导、具体工作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报永仁县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传真0878-

6716280,同时电子版传邮箱yrxzrzhyjwbgs@163.com

二、及时修订自然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请各专项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永仁县人民政府关于成立永仁县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的通知》(永府明电201934)要求,及时修订《永仁县抗震救灾应急预案》、《永仁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永仁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永仁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预案》,并报县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备案,同时电子版传邮箱yrxzrzhyjwbgs@163.com

1.县地震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修订《永仁县抗震救灾应急预案》,并于2019830日前报县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2.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修订《永仁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并于2019830日前报县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3.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修订《永仁县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于2019830日前报县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4.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修订《永仁县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预案》,并于20191030日前报县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三、规范灾情信息报送工作

(一)灾情信息报送主体和程序

自然灾害灾情信息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分类统计、汇总上报的原则统计报送。

1.灾情信息报送主体:各专项指挥部办公室、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有关部门是各自区域内自然灾害灾情信息统计报送的责任主体,负责收集、核实、汇总、上报各自区域内、各行业的灾情信息。

2.灾情信息报送程序:根据乡镇机构改革方案,乡镇党政办承担乡镇应急管理工作职责,发生森林火灾、水旱灾害、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等自然灾害灾情信息经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审核签字后,由乡镇党政办公室统一归口同时上报县应急委办公室及各专项指挥部办公室,信息口径务必保持一致。(邮箱地址:yrxzrzhyjwbgs@163.com)。

(二)灾情信息报送内容

1.灾情基本情况:包括灾情种类、灾情发生地点、灾情规模、灾害发生地交通通讯地形地势、自然条件等基本情况。

2.灾情指标:受灾人口指标:包括受灾、因灾死亡、因灾失踪、因灾伤病、紧急转移安置、集中安置、分散安置、需紧急生活救助、需过渡性救助、因旱需生活救助、因旱饮水困难需救助和被困人口共12个指标。

农作物牲畜指标:包括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草场受灾面积、毁坏耕地面积、饮水困难大牲畜、因灾死亡大牲畜共7个指标。

房屋损失指标:包括倒塌房屋间数、倒塌农房间数、倒塌房屋户数、倒塌农房户数、严重损坏房屋间数、严重损坏农房间数、严重损坏房屋户数、严重损坏农房户数、一般损坏房屋间数、一般损坏农房间数、一般损坏房屋户数和一般损坏农房户数共12个指标。

林草火灾资源损失指标:植被组成、过火面积、损失面积。

直接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农业损失、工矿企业损失、基础设施损失、公益设施损失和家庭财产损失共6个指标。
    3.救灾工作开展情况:包括灾害发生后,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应急救援、采取措施(包括本区域已支出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数、发放衣被数量及其它生活类物资折款)、下步工作等基本情况。
    四、加强自然灾害应急值班
    各专项指挥部办公室、各乡镇、县级自然灾害行业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严禁脱岗漏岗、确保人员在岗、确保政令畅通。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核实上报灾情信息。

五、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当前正值防汛关键时期,强对流天气较多,极易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为切实做好应急处置工作,确保第一时间快速反应科学处置。各专项指挥部办公室、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要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牢牢树立防灾减灾救灾意识,进一步压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应急物资储备,为及时抢险救灾做足准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