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索引号53232700500010000
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文件(七)
永仁县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5年2月17日在永仁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永仁县财政局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永仁县2024年地方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提请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落实法定预算,年度收支目标圆满完成
2024年,全县财政工作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统领,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的要求,围绕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预算法定,强化预算约束,提高预算绩效,全力稳定财政运行,圆满完成年度收支任务。
(一)一般公共预算
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350万元,为预算数的100.1%,比上年决算数增加1264万元,增长3.1%。其中:完成税收收入25643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加401万元,增长1.6%;完成非税收入16707万元,比上年决算数增加863万元,增长5.4%。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2836万元,为预算数的106.3%,比上年决算数增加12687万元,增长8.4%。
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平衡情况: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350万元,转移性收入110074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3451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券转贷收入9212万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585万元,调入资金2982万元,收入总计193654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2836万元,上解支出5269万元,地方一般债务还本支出8412万元,调出资金4881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31万元,支出总计18142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结余12225万元(均为上级专项项目结转)。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11073万元,为预算数的86.8%,比上年增加6362万元,增长135%。完成政府性基金支出34515万元,为年初预算数的233.3%,比上年增加13915万元,增长67.5%。
全县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情况: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1073万元,上年结转结余77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154万元,调入资金4881万元,政府债券转贷收入61500万元,政府债券再融资转贷收入2700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83079万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4515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43320万元,上解支出93万元,调出资金2881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总计80809万元。收支相抵,年终结转结余2270万元(均为上级专项项目结转)。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完成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2944万元,为预算数的100.7%,比上年决算数增长11.1%。其中: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1138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013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793万元。完成社会保险基金支出42248万元,为预算数的124.6%,比上年决算数增长46.2%。其中:养老保险基金支出40442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1013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793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本年收支结余-9304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1752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07万元,其中:县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01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万元。完成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107万元,其中:调出资金101万元,上级补助支出6万元。
以上数据为快报数,待州财政局正式批复后,再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变动情况。
二、经济承压前行,财政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年来,全县财政工作围绕服务保障中央、省州重大战略和县委重大决策部署,聚焦全县基本民生和重点项目、重要产业、重大改革,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积极应对减税降费等政策调整变化,牢牢把握重点,着力突破难点,各项重点工作在聚焦、聚力和苦干、实干中不断破题、破局。
(一)收入征管质效双增,财政运行稳进提质。深入推进财源建设三年行动和财政收入“提质”、财政支出“增效”、“三保”及防风化债“攻坚”、深化改革“聚力”、财政绩效“提升”五大专项行动,持续在“挖潜增收”上精准发力,着力在“固税源、拓财源”“保存量、挖增量”上下功夫。加强财税联动,做好光伏、烟草、房地产等重点行业、重点税源监测分析,狠抓收入征管,促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2024年实现省级分享“四税”增量返还3852万元,全年完成税收收入25643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0.6%。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2023年迈上4亿元关口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
(二)支出结构持续优化,风险防控有力有效。严格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大力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和“三公”经费“只减不增”原则,加强支出必要性、合理性审核,全年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22%,“三公”经费下降16.2%。全面落实“三保”主体责任,全年累计完成“三保”支出69700万元,完成全年预算的101%,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进度107.6%,保工资支出进度100%,保运转支出进度93%,“三保”支出考核继续保持全州“第一方阵”。聚焦防风险任务目标,争取置换债券资金50500万元,全年累计偿债化债75016.25万元,牢牢守住了债务风险底线。
(三)财政保障加力提效,发展基础持续巩固。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充分发挥财政保基本、保重点、保安全、保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完成财政民生支出118279万元,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超年初目标6.4个百分点,增幅排名全州第3位。认真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和教育支出“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加大教育质量优质均衡发展资金保障力度,教育支出增长3.9%达21936万元。大力支持县域医共体建设,强化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服务供给,投入卫生健康资金10287万元。积极支持就业和创新创业发展,推进职业技能提升、青年创业兴乡、乡土人才素质提升等行动,落实兜底性社会保障政策,完成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0234万元。大力支持“三农”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推广应用“千万工程”经验,投入“四美”乡村建设资金1580.75万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2451.5万元,全年完成农林水支出55129万元。紧紧围绕一港三园、精致县城、“四美”乡村、幸福永仁建设,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2000万元、重点项目经费1000万元,争取专项债券资金16500万元、一般债券资金800万元、再融资债券资金5612万元,争取一般公共预算上级补助资金104119万元。
(四)重点改革稳步推进,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纵深推进“营商环境巩固年”工作,持续推动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扩面提效。投入推动经济稳进提质、助企纾困、保市场主体等发展扶持资金1344.5万元,为29户续租商铺减免租金12.97万元,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2060.73万元。持续改善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实施采购审批717项4672.4万元,实际采购金额2898.55万元,节约资金1773.85万元,政府采购意向公开率、采购合同履约率均达100%,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总数750个3712.35万元,占采购总额的79.5%。县属国有企业“内巡、内审、内控、内考”机制和“三能”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公司治理能力、实体化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全年实现综合收入22442.41万元,实现利润总额815.09万元,完成融资25978.14万元,偿还到期债务本息74029.83万元。金融支持县域经济持续发力,各项贷款稳步增长,全年县域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60.31亿元、增长2.4%,人民币贷款余额48.66亿元、增长3.59%,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66亿元、增长5.3%;累计向各类市场主体发放贷款3883户14.42亿元,其中:发放中小企业贷款4.06亿元,发放金牛贷、林果贷、蚕桑贷等5.87亿元。
(五)财会监督不断加力,以改促治成效明显。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政政策,财政资金管理使用规范化、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围绕清廉永仁建设重点任务,结合近年巡视巡察、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等发现问题,深入推进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三年行动。认真分析研判财政资金监管“清源行动”发现问题整改工作的痛点、堵点、难点,通过精准交办问题、“面对面”督促、“一对一”指导、“实打实”监督,财会监督持续发力提效。聚焦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财经纪律执行、财务会计行为开展17项专项整治,督促全县94家预算单位完成自查和整改,重点检查29个预算单位,督促整改发现问题61个。深入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发现并整改违规向村集体资金借款及“一卡通”整治“回头看”问题30个,涉及金额1868.04万元,移交问题线索4件,推动完善相关管理制度14个。
各位代表,2024年是极不平凡、极其困难的一年,全县上下一心、同题共答,基本实现财政平稳运行、“三保”及债务风险有效稳控等目标。但受制于基础薄弱、后发展欠发达、工业发育迟缓、产业转型升级缓慢等,全县财政收入体量较小,自给率较低,地方财政运行质量不高、保障能力不足、收支“紧平衡”“硬平衡”等问题依然突出。一是税收增长不可持续。固定税源增长空间有限,增量税源主要依靠光伏耕占税等一次性税收拉动。二是支出保障不足。“三保”、偿债等刚性支出快速增长,大量挤占县级财力,投入发展资金不足。三是债务化解压力大。全县债务体量较大,还本付息正处于高峰期,偿债资金无增量收入支撑,债务风险与财政运行风险相互交织,影响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四是县属国有企业成长缓慢。企业投融资能力不足,债务风险攀升,助推“一港三园”建设、引领和打造县域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作用未充分发挥。以上问题,既是地方财政改革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需审慎分析、辩证看待,科学研究、妥善应对。
三、2025—2027年中期财政规划目标建议
根据《永仁县中期财政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全县2025—2027年财政收支目标建议如下:
202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达4319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达167721万元。
2026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达44493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达172753万元。
2027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达45828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达177936万元。
四、2025年地方财政预算草案
2025年全县财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中央、省委、州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实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着力抓好收入征管、资金保障、减税降费、基层“三保”、风险防控、财税改革、财会监督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法治化、精细化、规范化水平,为全县接续推进“一港三园”、宜居城市、旅居乡村建设提供财力支撑。
综合考虑全县经济运行情况,建议2025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按照增长2%来安排,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增长3%来安排。
(一)一般公共预算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175521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县本级收入43197万元,增长2%;上级补助(转移性收入)112399万元;上年结转结余12225万元;调入资金3680万元;债务转贷收入(置换债券)4020万元。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计175521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县级支出167721万元,增长3%;上解支出(转移性支出)5000万元;债务还本支出2800万元。
2025年,永仁县继续落实“三保”优先原则,严格按照保障范围和标准足额安排“三保”预算,全县 “三保”支出预算67516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预算14788万元,保工资支出预算50211万元,保运转支出预算2517万元。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1.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81068万元。其中: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5178万元;上级政府性基金补助收入2000万元;上年结转结余2270万元;专项债券转贷收入(置换债券)41620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总计81068万元。其中:政府性基金支出74537万元;上解支出1231万元;专项债券还本支出1800万元;调出资金3500万元。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年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总计35072万元,比上年完成数32944万元增长6.5%。其中:养老保险基金收入32555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231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1286万元。社会保险基金支出总计37544万元,比上年完成数42248万元下降11.1%。其中:养老保险基金支出35027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支出1231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1286万元。当年收支结余-2472万元,年末滚存结余17244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全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186万元。其中:县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80万元,上级补助收入6万元。全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总计186万元。其中:调出资金180万元,上级补助支出6万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有关规定,为确保工资按时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县财政已提前下达上年度结转支出及2025年必须安排的县级“三保”支出。
五、顺应改革大势,奋力书写全县财政发展“高分答卷”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一轮深化改革的号角,地方财政改革发展面临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宏观层面看,随着房地产止跌回稳、大宗耐用品以旧换新等一系列刺激经济回升向好的政策相继出台,市场信心、消费预期和宏观经济形势将极大改善。政策背景看,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等,将为基层财政保“三保”、防风险带来更多政策利好。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保持发展定力,坚决破除制约地方财政高质量发展的思想禁锢和体制机制弊端,牢牢抓住新一轮改革发展机遇。
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全县财政工作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要求,加强财政资金统筹,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打好财政政策“组合拳”,全力以赴稳收支、保“三保”、防风险,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动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确保圆满完成县人民代表大会既定目标任务。
(一)主动承接政策,推动财政改革再深化。紧紧围绕建设“健康财政、安全财政、发展财政、民生财政、质效财政”的要求,摸清底数、盘清家底,主动承接中央、省、州财税管理改革政策,确保各类改革政策接得住、用得活、见实效。深入推进全口径政府预算管理和零基预算改革,构建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用足用活财税改革、财力下沉、金融支持化债等增量政策,厘清基层财政事权及支出责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守牢“三保”、债务、财政运行安全底线,集中财力资源保民生、保稳定、促发展。
(二)抓实收入征管,力促县级财政稳增长。加强收入形势分析研判,坚持放水养鱼、涵养财源,着力提高收入质量,促进财政增收与经济增长相同步。落实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增量政策,完善收入征管、研判、分析、调度机制,督促项目主管部门落实协税护税责任,围绕税收征管主动靠前服务,稳定常规税源。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助企纾困等政策举措,全力涵养税基。扎实做好消费税改革、水资源费改税工作,抓好光伏企业耕占税清收、国有土地出让、闲置资产资源盘活等工作,努力做大收入增量。吃透用好重点项目、重点资金扶持政策,精准精细谋划项目前期,落实向上汇报争取工作机制,力争一般公共预算向上争取资金较2024年增长10%以上。
(三)强化财政保障,守牢“三保”底线固底板。着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持续加大财政支出强度,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加强重点领域保障,兜牢县级“三保”底线。保证“三保”支出第一顺位,加大库款保障,落实按月“调度、提醒、审核、研判”机制,确保达到月均8.33%的序时支出进度目标。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严控行政运行成本,压减公益性岗位人员,降低公用经费标准,严控节庆、会议、培训支出,大幅压缩一般性支出,腾出更多财力,确保县级财政安全稳定运行。
(四)用好增量政策,严防债务风险不爆雷。按照从应急处置向主动化解转变,从点状式排雷向整体性除险转变,从隐性债、法定债“双轨”管理向全部债务规范透明管理转变,从侧重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的化债思路,围绕全年偿债2.49亿元的预期目标,扛牢化解债务主体责任。全力争取“6+4+2”化债政策支持,落实一揽子化债政策,用足用活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置换存量债务偿还拖欠企业账款及金融支持化债政策,加大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力度,落实债务重组、调整还款计划、展期、降息等政策举措,确保不发生债务风险。加强隐性债务监管,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强化政府投资审核,未纳入预算安排的政府支出事项和投资项目,一律不得实施,坚决杜绝违法违规举债。
(五)盘活资产资源,聚焦国企改革再发力。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县属国有企业,扎实推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继续加大资产资源整合、盘活力度,支持企业主动承接政府投资项目,通过股权合作等方式参与特色林果等产业培育发展,扩大实体化运营范围,广泛开展市场化投融资,不断壮大生产经营规模和自身盈利能力,力争全年实现利润600万元以上,完成融资4亿元以上。持续加强和提升公司治理能力,健全公司治理架构和内控机制,加强县属国有企业党建、党风廉政工作,巩固提升“三能”运行管理改革成效,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强化企业风险管控,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全面清理资产负债情况,建立风险台账清单,有效防控决策、运营、安全、债务等重大风险隐患,妥善化解国有企业债务风险,推动国企高效、稳妥、可持续发展。
(六)严肃财经纪律,聚焦资金安全抓监督。持续深化财政普法宣传,围绕预算法及其实施条例、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形成自觉遵守财经法纪的广泛共识和浓厚氛围。严肃财经纪律,提高依法理财、规范管理的水平。树立“交账”意识,始终把巡视巡察、审计、专项检查反馈问题整改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建立问题整改落实动态监测机制,强化督查问效和责任追究,推动全面整改、真改实改。紧盯财政资金及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体制障碍、机制缺陷和制度漏洞等问题,高质量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三年行动任务。认真落实财会监督、财政督导、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财政资金安全检查等常态化监督措施,强化财会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融合,不断提高财政治理效能。
各位代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风正劲势正足,让我们更加坚定“小县要有大作为、小县要有大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决落实县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抓工作“三部曲”和“7天工作法”,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指导监督,认真听取县政协的意见建议,努力把财政改革举措落细落实,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永仁篇章贡献财政力量。
监督索引号532327005000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