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减灾救灾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工程,“十四五”期间,永仁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重要批示指示精神,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为指引,坚守安全红线和底线思维,切实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与“十三五”期间平均值相比,因灾死亡率下降100%,民房倒损下降100%,经济损失下降27.29%,“十四五”期间全县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3.45%,年均百万人口因灾死亡率为0,均低于1.5%、2.0的规划目标,灾害损失得到有效控制。
健全机制,强化灾情应对能力。调整充实永仁县防灾减灾委员会组成人员,修订完善《永仁县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永仁县地震应急预案》等应急预案,规范应急预案管理,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建立“1+4”应急管理指挥机制,厘清了“防”与“救”的关系。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火灾信息报送制度、联动处置制度、森林消防队伍调动制度、联合防范制度、力量联建制度、舆情应对制度等多项工作机制。建立了军地抢险救灾应急指挥协同、常态业务协调、灾情动态通报、兵力需求填报、联合会商等多项机制。

精准排查,强化风险源头管控。全县山洪灾害易发区点多面广,山洪灾害防治区受山洪灾害威胁人口8406人,受山洪威胁的危险区188个、防治区84个;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共54个,有489户1848人处于地质危险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难度。通过完善各项制度措施,确定了行政责任人和监测责任人并建档立卡,建立更新标识标牌,逐步实现自动化监测、智能化预警、信息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达到“人防+技防”“群专结合、专群并重”工作格局。

优化预案,增强应急实战能力。切实抓好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严格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全面压实到县、乡、村、组780名四级林长和763名村组专管员,真正落实到点、到面、到人。全面落实抗旱救灾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建立完善旱情监控反馈机制、抗旱服务机制、干部包村包户机制,对全县2件中型、15件小(一)型、117件小(二)型水库、358件小坝塘、6座电站段防汛责任人进行了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实行县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分别包片负责乡镇制度,县级每个成员单位挂包一个乡镇。实行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负责联系地质灾害隐患点制度,班子成员包干联系辖区内隐患点,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预防工作进行全面组织、协调、监督。

整合资源,提升应急救援效能。建立健全应急物资调度、紧急采购和征用补偿、紧急调运分发等机制。整合应急物资保障数据资源,建立应急物资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应急物资实时监测、快速调拨、全程追溯。以县、乡镇、村委会(社区)为单位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点),结合实际需求储备应急救灾物资。引导家庭储备应急救灾物资,提升城乡居民自救互救能力。县级依靠县人武部和县武警中队作为防汛抢险力量120人。7个乡镇结合各村委会、共建立应急抢险队伍73支3420人,各支队伍的联系人、联系电话等已登记造册。

科技赋能,提高灾害防范水平。立足安全生产监管行业领域,对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工贸行业等企业在安全生产、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林业和草原、水土保持、交通运输、应急救援等方面实施全方位远程监管调度,实现监管信息“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规律可循”,提高了监管行政效能。消防救援队伍、专业救援队伍、社会救援力量等得到统一指挥调用,政府救援力量、企业救援力量、社会救援力量和专家队伍力量高度聚集,信息互联互通。

广泛宣传,筑牢全民防灾意识。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充分利用“5·12中国防灾减灾日”“6月安全生产月”,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接受群众咨询,深入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公众自我防范能力和自救自助能力。整合广播电视、应急广播、七彩云端、微信公众号、抖音、微博等新闻信息发布渠道,形成多元发布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