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人民政府
网站首页 >> 动态要闻 >> 通知公告

【火色七月】有一种街叫宜就街 火把节邀你一起来赶街

日期:2024年07月05日   作者:邓天新、王榕萌   来源:七彩云端    点击:[]

在楚雄州,有一个名字如诗般美丽的节日,火把节,这是一个以火为名,以狂欢为宴的盛典,是彝族人民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宜就的火把节源于火把山街,火把山街源于伙把村彝族人分猎物的习俗,传承至今已上百年。

宜就镇境内山多地少,丛林密布,野兽众多,非常适宜彝族居住生活,彝族是宜就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古有伙把村7个村民小组,今有火把新村组,生长有火把梨、火把鸡枞等特色美食,从而成就了火把山街这一民俗民间活动,赶山街成为宜就镇最鲜明的特色。

据传,火把山街与彝族人狩猎分猎物有关。清嘉庆《马边厅志略》记载,“夷性好猎”“出入多以柴弓相随”。写出了彝族人游猎民族的生活特点。生活在高山丛林中的彝族人,面对威胁着人及牲畜的各种野兽,只有抵御野兽的侵袭才能生存,进而获取食物,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狩猎习俗。

彝族的狩猎时节很讲究。在农历三、四、五月份猎捕獐、鹿、麂等,因为这时草青叶茂,这些野兽都出来觅食;农历八、九月份玉米、荞麦成熟,野猪、岩羊等吃得膘肥体壮,正是捕杀的好时机。个人打猎一般是在早上或傍晚,集体围猎一般在正月十五后或火把节前后。1950年以前,宜就彝族人在每年正月十八日,由邀约人吹响过山号,猎手们带上捕猎工具和鸡、羊、酒等祭品,领着猎狗,到山上选一棵松树或马樱花树作为“猎神树”进行祭拜祈愿,由邀约人或毕

摩咏诵《狩猎经》:“山上的山神,树中的树神,岩上的岩神,敬请来喝酒!云雾莫遮眼,深草莫藏兽,树枝莫挡箭,石头莫阻箭。保佑打猎人,步步都平安,事事都如意。林中的百鸟,请你飞出来;林中的百兽,请你走出来!”

祭拜完毕,猎手们集聚到山上狩猎。民间流传的《打猎》生动地再现了彝族人狩猎的民俗场景:“背上了猎具,带上撵山狗,来到了森林,太阳一落坡,野狗林中游,东山麂子跑,西山野狗叫。东边喊声起,西边应声响,野猪被射倒,麂子钻进扣。大家齐动手,抬着猎物走。路上遇行人,见者有一份。”一旦狩猎成功,邀约人会把大家辛苦捕来的麂子、獐子、岩羊、野猪等较大的猎物带到山顶上,根据在场人数多少分成若干份,每人分得一份,分猎狗的那份由主人煮熟后舀给猎狗吃,以答谢猎狗的功劳,只要在分猎物那个时候到场的人,不管是过路的、放牧的,还是打柴的都有份,体现了自然的原始和谐。

当打到的猎物较多、路途又远时,猎手们就会拿出部分猎物到山顶烧吃或煮吃,大伙纷纷拿出自带的酒、荞粑粑等,围着火堆,边吃肉边喝酒边划(猜)拳,酒足肉饱,猎人们便拾起火堆中燃烧着的木块,驱散黑暗,照亮回家路。起初,猎人鱼贯而行,犹如一条移动的火龙,舞动山间:不久,猎人分散回家,火龙就变成星星点点的火焰散布山间,温暖人间。久而久之,人们发现燃着的木块不仅能照亮、驱寒,还能驱逐蚊蝇等飞虫,于是就尝试着将木块改良,用蒿枝、树皮、竹条等扎成大小不一的火把,用熊熊燃烧的火把照亮生活,希望生活幸福、吉祥。

次数多了,时间长了,附近的群众就都知晓了。只要见到袅袅炊烟从山林中升起,就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相互邀约着前往,一来庆祝猎手们狩猎成功,讨经验;二来凑个热闹、分享喜悦;三来蹭口肉吃。后来,参加的人越来越多,自发赶来的群众也带来了自家多余的物品进行交易,进而发展到三踩脚、对山歌、踩高跷、拔藤河等娱乐活动,围着火塘从傍晚开始到深夜乃至第二天,形成了火把山街。

宜就的山街为什么这么多,这么吸引人呢?原来,这些山植被好、气候凉、湿度大,适合各种杂草、野兽、野生菌生长,猎手们喜欢来狩猎,十来九不空。附近的彝族姑娘、小伙都喜欢把牛羊赶到山里放牧,牛羊会顺着山脚吃草直至山顶,放牧的人把牛羊赶进山后,就相约攀登到山顶聚集玩耍,一边放牧一边谈情说爱,直到太阳落山才赶着牛羊回家。一到雨季,鸡枞、蘑菇、木耳、牛肝菌、鸡油菌等野生菌破士而出,吸引了附近群众竟相上山捡菌子,菌子商贩蜂拥而至,在山顶上收购菌子,周边群众看着山顶有那么多人,也自发地把种在房前屋后、田边地角的李子、枣子、石榴、梨、桃等水果,自酿的米酒、自制的凉粉、自烤的荞粑粑等食物,背到山顶上卖,渐渐地,山顶上的人越聚越多、山货越堆越多,就形成了山街。特别是火把节时的山街,更是火爆。

随着火把山街赶街的日子来临,彝族人除忙准备火把节的美酒、佳肴外,更忙的是赶山街的事。女人忙织麻布,买回各种色泽布料做姊妹装,绣花围腰、绣花鞋、鸡冠帽等,让全家老幼都换上新装。男人提前拔好山草晒干、锤绒后打草鞋,搓绳子备用备卖:取出早就准备好的羊皮,铺在厨房门上揉好,缝制成羊皮褂。准备卖凉粉的赶做凉粉,准备卖麦芽糖的赶熬糖稀、叮叮糖,准备卖荞粑粑的磨好荞面、备好铁饼及蜂蜜,准备卖汤锅的选好肥羊、备好佐料碗筷…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喜悦的忙碌之中。

每年火把节,一家人早早起床,首先给孩子洗险洗脚换新衣新鞋,女人换上姊妹装,戴上鸡冠帽或包上新布青包头,围上银链子挎起花围腰。男子穿上青布衣服,穿上大裤脚摆裆裤,穿上刚打好的绣耳草鞋,披上内白外黑的羊皮褂。用竹饭盒一扇装饭、一扇装菜,合起用麻线系成“十”字形结拴好,装入麻布褡裢:用一个葫芦装水,一个葫芦装米酒:会弹琴吹箫的,背上乐器……男女老少都穿着花衣裳,成群结队往山街奔去。

无论老少,不分男女,年年都盼着赶火把山街。老人赶火把山街为的是省亲、叙旧,年轻人赶火把山街为的是找对象谈恋爱,妇女赶火把山街为的是卖点山货买点日用百货,壮年男子赶火把山街为的是和好友猜拳打跳,少女赶火把山街为的是赛装赛美,小孩赶火把山街为的是玩耍找童趣、满足口福解馋。因此,不少人停下家中一切事务,扶老携幼赶火把山街。

在山街的空地上或者大树下,搭起各式各样的棚子,或者就着地面放块塑料布,卖起各种货物。外来商贩卖针头线脑、日用百货、时新衣物,半山区的农家人卖些粑粑、凉粉、草鞋等,高寒山区的农家人主要卖核桃、梨、板栗、桃子、羊皮等,手巧的农妇卖绣花鞋、勒勒帽、刺绣服饰等,手巧的老汉卖羊皮褂、篾帽、蓑衣、竹篮等,还有卖牛羊汤锅的,卖土特产的,卖草药的…⋯山街上货物琳琅满目,到处飘扬着牛羊汤锅的香味,到处洋溢着士地里浓郁的芳香,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热闹非凡。

品特色美食,赏彝家歌舞,观体育赛事,舞火把狂欢,岁岁年年皆延续,年年山街各不同,演绎出传统与时尚碰撞的精彩,古老传承与现代元素融合的魅力,让前来狂欢的游客大呼精彩!祭火仪式,为大众祈福,祝愿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幸福安康。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小黑龙王庙会》舞龙表演,在传承中创新,在团结协作中展示昂扬激情。永仁打跳,同心舞波层层荡漾,让人们手拉手在“火”的海洋里狂欢。

在火把山街现场,让您找回群众自发赶山街的原始记忆,体验“天地会客厅”的饮食文化习俗。附近的彝族群众身穿节日的盛装,各自背着罗锅、碗筷,挑着凉粉、米菜等,高高兴兴地自发集聚在一块,大家动手一起杀羊宰牛,煮饭、炒菜,切各家各户带来的腊肉,摆各家各户带来的酒。待香喷喷的羊汤锅、牛汤锅和大坨大坨的猪肉摆在绿茵茵的松毛地上后,由毕摩敬香祈福,然后开始互尝美食。白昼的火把是那三脚石中的烟火,熏蒸出五谷杂粮的阵阵浓香,滋润人们健康成长,是您身心栖息的地方。夜晚的火把是村中广场燃起的熊熊火焰,照亮了希望、幸福和吉祥,也照出了大家跌脚纵情狂欢的激情,勾起大家记忆中的那份乡愁。夜越深,人们添柴频次越高,火越烧越大,脚越跺越响。

那火轰轰烈烈,一派红光,如金蛇乱舞,似群龙起伏。整个广场上,火在跳,人在跳,火光烁烁,欢乐无比。人们尽情地跳、尽情地唱、尽情地舞,物我两忘,歌声飘荡在山野,舞步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通宵达旦。

火把山街充分体现了宜就彝族文化的民族性、民间性和民俗性,传递一种温暖的礼节。如果您有心探秘,还可深入群众家中参与祭火,感受千百年来保持着“以火熏田除祟,逐疫去灾,灭虫保苗、催苗出穗、祈求丰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民俗。主人手持蒿枝、松柴或竹纤火把在堂屋锅庄火塘上点燃,口念“朵嘞荷”火把歌,抬火把从堂屋绕到畜圈,再从大门送出,家家户户的大人小孩纷纷到自家的田间地头,祈求自家的庄稼不遭受虫害、鼠害,颗粒饱满,增产丰收。满山遍野的火把或插于田间地头固定不动,或随着人们的脚步移动,照得田间地头、村寨巷尾一片通明,远处望去,火龙映天,蜿蜒起伏,十分动人。

欢乐的场景,激情奔放的歌舞,浓香四溢的美食,火舞的乡村田野,点缀在绿水青山间,萦绕在彝家儿女的心房里。

上一条:永仁县卫生健康局关于2024年楚雄州彝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乡村专项)考核(试点)报名初审通过人员公示

下一条:永仁县2024年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办理通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