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猛虎乡的村村寨寨、田间地头,活跃着一支身着“执法蓝”的队伍。他们既是法规的守护者,更是群众的贴心人,他们以“宣传+服务+执法”三维联动模式,将法治温度融入村村寨寨的烟火气,绘就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乡村新画卷。
软着陆:一亩三分地的调解智慧。“这条沟我爷爷那辈就挖在这儿,凭啥说是他家的?”阿里地村两户村民因耕地边界争执不下,甚至要开始“动武”。执法队接到网格员报告后,乡综合执法队、村委会土地专管员、护林员组建“流动调解室”,带着山林证档案和测绘仪赶到现场。“老田,您看这界桩该不该挪?”队员老田没有直接评判对错,而是请双方先坐在树下,一起捧着凉茶翻开当年的土地登记册。当测绘仪的红外线穿透灌木杂草,将争议地块精确到厘米级时,老田讲起“六尺巷”故事,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和解。
蝶变效应:治理精度提升民生温度。如今漫步猛虎乡,“流动调解室”化解的不仅是土地纠纷还将山林权属争议、婚姻矛盾纠纷等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网格;“执法蓝”守护的不只是市容秩序——街道保洁、食品安全等民生关切纳入服务清单。更令人欣喜的是,该乡连续十年无命案,三年获州级无信访示范乡镇,并被命名为“云南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试点乡镇”……
群众新共识:“有事找执法队!”。这支队伍的创新实践正在产生裂变效应:猛虎乡依托272个网格,272名网格员第一时间响应处置,建立了“乡贤调解人才库”,储备了15名民间调解能手协助调解。当夕阳西下为执法制服镀上金边时,尼白租水库旁那抹“湛蓝”已经成为乡村振兴路上最温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