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则民兴,产业强,则民富,产业优,则全局发展更持久。2023年,永兴傣族乡那软村红花产业获得大丰收。那软村在“有产业无产品”、“有产品无商品”、“有品质无品牌”的困难局面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村党总支主动思谋,秉持“转观念,谋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主动担当,大胆尝试,村组干部率先带头发展红花种植,科学谋划推进,实现了红花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有到优,从一枝独秀到遍地花开的大转变。

一是组织引领转观念,先行先试,助推新产业落地生根。自2011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始终秉持“党员干部先试先行”的理念,发动村组干部积极带头发展晚秋经济作物,全力开辟新产业,积极带头探索红花种植,以山啟娅、张喜坤等那软村组干部为首的党员代表,积极外出学习,先行先试,小规模种植,为红花产业的发展壮大播下了“金种子”。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引导,在那软村掀起了一股“红花热潮”,广大党员和群众对红花种植的认识从“不想试、不敢试、不愿试”到“我想发展、我要发展、我能发展”的转变,为红花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党建引领促发展,巩固提升,促进产业壮大助增收。昙花一现只是零星光彩,红红火火才是长远未来。在全乡红花产业火热推进过程中,那软村党总支始终坚持“不盲目、不冒进、不贪大”的原则,紧紧围绕“培优做强产业,保障稳固促增收”的目标,科学谋划,积极探索“党支部+”模式,助推全乡红花产业科学稳步发展。一是依托“党支部+产业”示范引领模式,积极培养技术人才,全力打造牠炉党支部红花产业示范点,为全乡红花种植管理技术的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提供了方向。示范点的打造,为全乡生产高品质红花产品树立了标杆。二是积极推进“党支部+合作社+产业”模式,主动引进客商10余批,成立专业合作社1个,为高质量推进红花产业稳步发展保驾护航,为群众解决了产品销售的后顾之忧,也为红花产品变商品提供了有力支撑。自2013年以来,全村红花产业收入逐年增长,群众收入逐年增加,以那软作为示范点,2022年那软滇红花种植面积1000余亩,红花种植户户均收入达两万余元。一株“红花”,实现了全村稳增收、促脱贫,为全乡高质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位推进产业谋划布局,实现产业兴旺提振了信心,提供了方向。
三是培优做强固产业,全面推广,引领示范树产业新风。一枝独秀不足以推动全面进步,遍地开花,方能实现全局发展。2022年,在那软村带动下,全乡10个村委会共种植红花3800余亩,销售干红花53.5吨,红花糠900吨,总收入达1500余万元(2022年种植,2023年销售)。截至目前,红花种植以那软为核心辐射到小庄、灰坝、白马河、永兴、拉姑、昔丙、迤资、鱼鲊八个村委会75个村民小组。红花种植已经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切实实现了红花产业由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

随着红花产业的日益壮大,有力促进了全乡产业的多元互补,协调发展,促进了全乡经济收入的全面增收,为永兴傣族乡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树立了榜样,提供了产业发展思路,为永兴傣族乡融入全县“三大园”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树立了新的永兴产业发展样板。为了更好发展壮大全乡滇红花产业,实现良性循环,切实为农户增收致富打下坚实基础。2023年以来,那软村正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做好滇红花产业发展大文章:
一是科技支撑,提质增效。积极协调争取滇红花科学种植培训项目,全覆盖开展科技种植滇红花培训,以实地操作培训为主,增强培训的适用性、实效性。深入浅出地讲授选种及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留种、采收与加工等知识,在讲透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手把手”教群众如何种植红花和进行田间管理。
二是大户带头,利益联结。利用种植大户带头做示范引领,增强标杆作用,让农户看到希望、看到前途,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进一步形成“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引进有实力、讲诚信的企业,把支部、合作社、农户与企业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抱团取暖,切实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三是引进企业,整合销售。把滇红花、滇红花籽、花杆糠三次整合出售,引进有实力的公司向合作社收购滇红花、滇红花籽、花杆糠,减少中间环节,增加农户收入。
四是购买保险,抵抗风险。广泛宣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意义和受灾理赔的典型案例及“花小钱、保大安”的道理,积极引导广大农户自愿投保,逐渐拓宽承保面,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把农户的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