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人民政府
网站首页 >> 动态要闻 >> 乡镇动态

宜就镇地什苴村:党建引领“四个融入”扮靓“四美”乡村

日期:2023年10月11日   作者:杨振丽   来源:沃土宜就    点击:[]

宜就镇地什苴村夜起莲组有人口48户203人,设党支部1个,现有党员17人,主导产业板栗,有着30多年种植历史,现全村有高效优质板栗园1760亩。地什苴村以党建引领为抓手,通过产业发展、五治共建、“两污”治理、美丽庭院“四个”融入,扮靓乡村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夜起莲组。特色产业融入“四美”乡村,让农民富起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立足现有板栗产业资源,大力推动“绿色+”“特色+”“互联+”深度融合发展,把地什苴村夜起莲小组打造成为优质板栗产业示范村。紧紧围绕板栗产业做文章,在板栗产业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依托村组干部、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等,发动党员种植户带头打造优质丰产高效板栗产业示范园1个522亩。

建立党员联动联保机制,把48户群众划分成网格,一个党员一个网格负责包保5户群众,发动开展优质板栗提质增效行动,通过开展板栗示范园秋冬季深翻整地达100%,完成树干涂白等病虫害防治率达到100%,开展夏季病虫害统防统治达100%,开展修枝整形率达100%,开展田间水肥管理达100%,“五个百分之百”综合提质管理措施,实现夜起莲组优质板栗亩产稳产250公斤以上,虫果率小于5%,带动其余种植户实施板栗提质增效综合管理措施,实现全村板栗优质丰产高效,努力实现“亩产第一,品质第一,均价第一”的目标。

2023年夜起莲村板栗产量约240吨,产值200万元,人均1万元。通过板栗产业提质增效措施的落实,把产业发展融入“四美乡村”建设,老百姓看到了希望,有了盼头,也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心,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

农村“两污”治理融入“四美”乡村,让乡村靓起来夜起莲组坚持党建带群建,精心谋划,抓好农村“厕所革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变“千篇一律”为“乡村赋能”,分类推进“四美”美乡村建设。聚焦污水治理。结合村庄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重点解决农村污水横流问题,通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投工投劳,完成48户农村污水统一归并处理。通过采取宜就“两污”治理“1+6”新模式中的农户沼气模式,把一些不具备纳管处理的村庄污水引入沼气池,综合利用好沼气池实现节约能源、改善和保护环境,减少化肥使用解决面源污染的问题,也进一步节约治理成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和带动饲养业的发展。

聚焦垃圾分类治理。每月定期持续开展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积分兑换、定期清运、规范处理行动,形成长效机制并纳入村规民约,农村生活垃圾得到妥善处理。

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制定美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理制度,以党员+网格模式,彻底整治房前屋后环境卫生、“五堆十乱”,规范家禽饲养,杜绝散养乱放,对村组道路沿线、房前屋后重要节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整治,宜花则花、宜菜则菜、宜果则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和大拆大建,打造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

五治共建融入“四美”乡村,让基层活起来

 

 

地什苴村党总支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把夜起莲组作为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示范点,精细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坚持政治引领,把稳乡村治理之舵。村级党组织坚持把基层党建贯穿于乡村治理全过程,建立党员联动联保机制,组建了“多网合一”“一网多能”的“党建+”网格,充分发挥17名党员先锋作用,累计服务群众200余人次,解决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8个。坚持自治强基,夯实乡村治理之力。引导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乡风文明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和党员志愿服务队伍的作用,广泛听取和收集民意,深化“四议两公开”、村规民约等措施,充分运用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作用,组织群众参与村级事务民主决策,让村民在自我管理中进一步提升能力和主体意识,促进村风民风持续向善向上。坚持法治保障,筑牢乡村治理之本。结合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和“八五”普法,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夜起莲村“法治带头人”17人,2023年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10场次,解答法律知识咨询52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26余份。发挥党员既是网格员又是调解员的优势,不定期排查矛盾纠纷5件,调解成功5件,做到“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近年来夜起莲村无涉黑涉恶、偷盗、治安案件,无群体性缠访、闹访、越级上访事件,有力维护了基层社会秩序。

 

 

坚持德治教化,铸就乡村治理之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有人管事、有章理事、服务规范的长效机制。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建立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带动干部群众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累计200余次,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积极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注重以文化人、以文养德,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密切党群、干群、邻里关系增强道德约束力。

坚持智治支撑,插上乡村治理之翼。整合镇村组公共资源,为老百姓提供“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村级便民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基层组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运用智能化手段推动乡村治理创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美丽庭院融入“四美”乡村,让生活美起来

 

 

地什苴村将“美丽庭院”创建作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美”乡村的“细胞单元”,整组推进夜起莲48户“美丽庭院”建设,探索“党建+美丽庭院”治理理念,动员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改变生活陋习,引领广大群众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提升改造,增强家庭文明、卫生、秩序观念,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走深走实,扮靓乡村振兴底色。常态化评比“孝老爱亲家风美、诚信立德心灵美、助人为乐行为美、双带致富生活美、庭院居室环境美”“五美”家庭,打造独具特色的宜就乡风文明品牌,努力构建“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的大美格局。

 

上一条:中和镇:小产业助推大发展 小蚕茧织就幸福新生活

下一条:永仁永定镇:特色林果变乡村振兴“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