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雨水多的季节,村间巷道里总是有一股味道,大家都垫着脚捂着鼻子走路。”“生活污水不知道咋处理,现在的河道都没以前清澈了。”“村子里的空地老是堆着垃圾,夏天一到蚊虫遍地飞,味道也很重”......倾听到群众呼声,面对农村“两污”治理问题,宜就镇党委高度重视、政府勇于担当,人大积极履职、按下启动键,精准发力推进“两污”治理工作。

宜就镇人大主席团为进一步提升辖区人大代表履职水平与业务工作能力,巩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建设成果,针对宜就集镇污水处理厂闲置和集镇生活污水直排木马河等问题进行了深度走访研究,将群众意见建议收集整理交办给镇政府积极开展水污染治理与防治,助力农村“两污”工作纵深推进。

一是学习借鉴好经验,因地制宜订方案。宜就镇人大主席团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村委会成员、村民代表和施工单位到牟定县蟠猫乡、江坡镇、凤屯镇、共和镇等乡镇考察学习“两污”治理工作先进做法与经验,因地制宜制定宜就镇“两污”治理方案,把人大代表带头发动群众作为农村“两污”治理工作的有效抓手,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二是率先垂范作为,推动污水处理取得新成效。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走访摸底全镇污水管网建设项目,着力解决宜就集镇污水处理厂试运行和工程验收等历史问题,改造集镇9片区10个自然村污水管网。在全镇选取有代表性的示范样本村先行先试,逐步探索出了“两污”治理“1+6”工作法。“一张网”精准摸底,六举措治农村污水。建立环境敏感区污水治理清单、环境非敏感期污水治理清单、已完成污水治理清单、试点样本分析清单“四个清单”,精准锁定每户污水接入、村内管网现状、排水现状、垃圾处理现状。做到“乡村治理网格化、服务监督智慧化、集镇管理小区化、集中整治常态化”。三是聚焦长效机制,助推乡村文明共享发展。“今天会议讨论通过了村规民约,希望大家要认真遵守,共同维护好我们干净整洁的环境。”为巩固提升全镇的人居环境成果,坚持“改管并重”,镇人大代表深入村组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五条措施”管乡村,通过在12个行政村推广“垃圾分类、源头减量、积分兑换、定时清运、规范处理”20字工作法,严格执行垃圾五分法(可腐烂、可利用、可填坑垫路、可燃烧、有毒有害)、源头三减量(分类处理、资源化利用、清理陈年垃圾)、清运两措施(各村每月集中清运至少2次、每月上门巡回收购服务至少1次)、半年登记造册兑积分、几个一点筹经费办法等,引导发动村民及时有效处置农村生活垃圾,参与村庄管理,共同将家园治理成一个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环境优美的生态村。

县人大代表、地什苴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周新林说:农村本身不产生垃圾,关键是对塑料废品、玻璃废品和农药瓶罐回收处理,我村按照垃圾治理的20字方针,组织人大代表入户进行政策宣传和引导,让群众知晓收费定期投放、联动垃圾扩面回收等制度,也认真听取群众意见,下步考虑把废旧衣裤等棉制品纳入回收范围内,让更多的废物能得到有效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