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人民政府
网站首页 >> 动态要闻 >> 乡镇动态

永定镇: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 筑牢粮食安全“基石”

日期:2023年03月31日   作者:   来源:    点击:[]

在永定,高标准农田已不是简单提高地力实现旱涝保收,绿色、生态、科技、智能、产业等诸多因素的叠加,通过围绕农田建设创新提升生产体系、产业体系,探索“小田变大田”改革,推进农田水利“最后一米”建设等多维度建设,不仅建设好,更要管好、用好,真正让“高标准”寓意丰满。

数字农业,生态智慧。在永定镇店子村委会,沟、渠、路、桥、电等生产基础设施一应俱全,田间还布置了智慧用电等现代化设备,实现了水稻生产的减种、减水、减肥、减药、减人,增产、增收的“五减二增”目标。“如果没有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实行‘小田并大田’改造,像以前那样乱糟糟的‘补丁田’‘巴掌田’,没人愿意耕种。现在土地治理得这么好,农机作业更加方便,大家都抢着来种田。”永定镇店子村委会副主任刘何兵坦言。原来,当地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通过“小田并大田”改造,对农田水渠、道路进行了合理规划,保证了农田的排灌自如、道路畅通。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在永定镇麦拉、店子、乍石、糯达四个村委会,项目分四个标段于2021年11月15日开工建设,目前项目完成形象工程进度95%,共计拨付资金791.738万元,到位资金拨付率69%。“过去,我们村的农田基础条件差,田块零散,水系、道路不连通,农业机械无法使用。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小田并大田’改造,现在是水系连通、道路贯通、农业机械广泛应用。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我村受惠村民达7个小组327户,便利土地1400亩。”永定镇店子村委会副主任刘何兵介绍。

地力变肥,粮食增产。农田整齐划一、道路四通八达、生态环境优美。麻栗树村党支部书记缪礼云介绍,以前全村田块零碎、土地贫瘠、抗风险能力弱、生产低效。2022年第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42万亩,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48万亩,麻栗树村是建设地点之一,通过高标准农田整治、“小田并大田”改造,小块“低效田”变成了连片“高产田”。这些零散的“巴掌田”被整合成高标准农田,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这样的农田成了“香馍馍”。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接产业链上下游,在生产过程中,按照订单化生产、规模化运营、数字化管理和品牌化打造,实现了农作物的增产增收。去年水稻平均亩产超过1400斤,高于周边农户产量150斤以上,并以高于市场价每斤5分钱销售,亩均增收明显。公司通过集约化、科学化经营,综合运用缓释、生态种植等技术,肥料和农药使用效率分别提高20%、30%,今年夏粮亩均节本300余元。同时,采取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抗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实施耕地深松深翻行动、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耕地质量提升了0.77个等级,有效改善了耕地土壤理化性状。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化肥利用率由40.3%提高到61%,农药利用率由40.2%提高到60%,水资源利用率由50.3%提高到72%。

管好用好,多方共赢。永定镇突出“建管并重”,引入金融保险机构,全程介入工程质量监管并参与日常维护和修复,在原有部门质量监管基础上又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上了一把“安全锁”,同时高标准农田日常维护和损毁修复也得到了保障。高标准农田建好管好,更要用好。“确保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这是红线。”永定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李玉生介绍,为让高标准农田发挥最大效益,永定镇积极推进“垦地合作”,扛稳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推动土地经营规模化和农业生产标准化,实现农户增收、企业增效、粮食增产。通过带动种粮大户、合作社的合作助力农民增收,促进村集体经济壮大,实现多方共赢,2022年,店子村委会实现村集体经济43万元。

上一条:普法强基丨猛虎乡“双语”普法有妙招

下一条:为赛装添绿,共建绣美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