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缓解疫情对稳就业的影响,永仁县主动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突破重重困难,结合实际,借鉴先进省区的好经验好做法,精准施策,充分整合资源,为进一步推动永仁农村劳动力转移,实现就近就地就业,促农增收,走出了一条稳就业促增收的新路子。
一是深入基层“探路子”。为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进一步扩大本地就业容量,克服疫情对就业总体形式的冲击,永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强化就业创业惠民惠企政策宣传,深入基层摸排特殊群体就业需求,通过进一步了解农村劳动力的务工意愿、技能培训需求,企业的用工需求、所需工种应具备的职业技能,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就业的意向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逐步探索,引导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地就近就业,统筹解决好重点企业“招工难”、劳动者“就业难”、季节性用工“调配难”、新就业形态“起步难”的问题。
二是直面问题“探法子”。围绕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想法,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积极了解劳动者在务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急需解决的就业安全隐患等,建立群众“诉求台账”,结合问题诉求台账,对有创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优先给予“贷免扶补”创业贷款支持;对毕业3年内(含毕业学年)和退役3年内(含退役当年)在本地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和退役军人创业人员,扩大一次性创业补贴发放范围,给予每人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对毕业3年内有意愿在县内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参照脱贫劳动力培训补贴标准予以职业培训补贴。围绕企业的发展现状,直面企业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结合企业持续发展的弱项,为企业量身定制“惠企政策库”,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和公路水路铁路运输5个特困行业及受疫情影响较大、生产经营困难的农副食品加工业等17个困难行业所属困难企业,实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对吸纳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且签订劳动合同1年以上并参加社会保险的中小微企业,按照每人5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被认定为就业见习基地的单位,吸纳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为见习人员的,给予本地企业每人每月1500元的补贴。不断提升为群众、为基层、为企业服务的能力。
三是突破难题“建平台”。坚持把解决问题作为工作实践的重要标准,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的作用,建立公益性岗位动态管理平台,对本辖区内脱贫家庭、收入风险监测户、其他需帮扶安置的公岗人员进行全面摸底调查,掌握符合公益性岗位安置的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摸清开发使用需求,准确对接岗位类型、岗位数量、岗位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开发管理使用公益性岗位。同时,充分利用闲置资源,主动作为,以常年打零工的农民工为重点群体,充分发挥人社部门的调剂作用,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整合闲置资源,楚雄州首家“零工驿站”在永仁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天提供招工候工引导、就业信息发布、求职登记、政策咨询、劳动维权、电动车停放、劳动工具存放等贴心服务。破解了临工无固定求职场所、返乡农民工求职无路、紧急用工企业找工难的问题。
四是强化协作“建台账”。结合本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开展岗位信息宣传、岗位介绍推荐、就业指导等就业服务的优势,整合“零工驿站”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大与重点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对接,强化就业跟踪服务管理,建立用工登记台账,建立健全就业创业需求数据库,精准掌握就业群体和企业用工所需技能的动向,优化技能培训结构,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截至目前:永仁县城镇新增就业2915人,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30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580人。公益性岗位安置1278人。农村劳动力县内就近就地转移就业28636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县内转移就业10663人次(扶贫车间就业258人)。(永仁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夜映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