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人民政府
网站首页 >> 动态要闻 >> 永仁动态

永仁县凝心聚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日期:2024年07月15日   作者:   来源:永仁县融媒体中心    点击:[]

去年以来,永仁县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工作重点,以加快发展为主攻方向,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做好地、水、科技三篇文章,全领域推动林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县评定星级林果种植主体111个、培育林果产销经纪人447人、高素质产业工人515人,建立四星级以上示范主体负责人和“金果王”等农村乡土人才库572人,成立专家工作站3个。经开展林果品质鉴定,105个产品获得绿色、有机食品认定,推动林果产业从量大到质优的转变,林果产量达22万吨,产值14.92亿元。2023年,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年人均生产经营性纯收入达5169.22元,同比增长10.32%,其中林果产业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9.1%。今年以来,面对早期持续旱情,制定抗旱促增收具体措施,强化监测预警和精准帮扶,通过采取补种补植、调整品种、季节性务工等措施,千方百计稳增收。今年一季度,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5341.15元,同比增长12.86%。

创新建设“幸福里”社区,搭建新型劳务用工平台,加快形成“幸福里”社区工业版、烟草版、电力版、光伏版等模式,走出了一条让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地就近就业增收致富新路子。截至目前,“幸福里”社区累计吸纳产业工人4195人,其中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634人,累计为企业提供用工23.1万人(次),发放工资3465万元。

深化东西部产业协作,共同做足产业增收文章,以永定镇农特产品深加工园区冷库项目为依托,以引进上海申云宝公司(喜菜菜集团)为平台,强主体、扩运营、拓市场、塑品牌,推进消费帮扶和“永品入沪”工作,打造东西部协作综合产业园,促进永仁优质资源变成好产品、走向大市场、卖出好价钱,带动农民增收。持续加强项目资金支持,全力打好外普拉乡村振兴“三张牌”,成功入围全省第一批63个省级宜居宜业和美示范村创建名单,典型做法在上海对口地区和美乡村建设研讨对接会上作交流。招商银行紧扣群众看不好病、上不好学的堵点、痛点问题定点帮扶,持续深化医疗帮扶、教育帮扶,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有效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生,实现了从“能看病”到“看得好病”转变。教育帮扶从硬件完善向质量提升转变,构建多元化的激励机制,着力提升学校办学条件,引进对口帮扶团队全力提高办学质量,实现了学生由“有书读”向“读好书”的提升。

率先在全州制定实施《万元以下乡村低收入家庭重点帮扶专项行动方案》,建立“红黄绿”三色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一户一策,精准帮扶,实施十大增收专项行动。万元以下乡村低收入家庭转移就业2636人,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720.82万元,发展肉牛养殖155户,新增养牛户709户养牛2637头。2023年,万元以下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年人均纯收入11182.09元,同比增长27.11%。今年以来,永仁县着力实施巩固拓展万元以下乡村低收入家庭重点帮扶专项行动,建立重点群体帮扶工作派单制、专班制、调度制、销号制,对万元以下乡村的低收入家庭实行县处级领导重点挂包帮扶,全覆盖完成入户走访和一户一方案帮扶措施制定并实施。今年一季度万元以下户人均纯收入3152.33元,同比增长18.19%。

紧扣持续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转移性四项收入,永仁县深化合作、劳务、要素、业态、服务五项联结,健全完善“带得准”“带得稳”“带得久”多元化长效机制,统筹加强经营性帮扶项目和收益分配管理,压实国有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等联农带农责任,通过就业带动、生产托管、保底分红、产业联合体、“政银企+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推进发展“板下种桑”“飞牛模式”、乡(镇)集体企业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模式,实现利益联结、农户增收、集体有收益的目标,确保实现年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乡村低收入家庭动态清零,推动“守底线”向“促发展”转变。

上一条:永仁:蚕茧价格高 蚕农养蚕忙

下一条:超给“栗” 永仁早熟板栗抢“鲜”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