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永仁县紧紧围绕“一张清单明权责、一颗印章管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一体协同强治理”目标,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果推动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切实用人民群众的满意度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一张清单明权责 赋能基层“微治理”
“2019年,我往县城跑了好几趟,才办下来备案手续。现在方便多了,我只用去家门口的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就能帮我办理。”提起自己两次办理规模养殖场备案的经历,来自猛虎乡的林洁感慨颇多。
这样的变化得益于《永仁县统一赋予乡镇部分县级行政职权目录清单》出台,永仁县依法赋予7个乡(镇)248项县级行政职权,统一纳入乡(镇)便民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并在全县7个乡(镇)分别组建一支集综合执法、行政审批、应急保障、服务群众“四位一体”的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实行有审批职能的站(所)集中上班,做到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事情有人办。

“不仅解决了过去群众办事多头跑、跑得远的问题,而且有效破解了乡(镇)权责不清、有责无权、权责交叉等基层治理突出问题,现在权责全面承接到位,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基层治理也更加高效。”永仁县政务服务管理局局长文娟说,“‘放得下’,更要‘接得住、用得好’。我们建立完善了‘监督+评估+动态调整’机制,对接不住、管不好的情况及时评估并进行动态调整。”
为了确保赋权事项平稳衔接,永仁县坚持“先培训再下放”原则,对涉及部门的法律法规、具体办理流程、案件办理程序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加大对乡(镇)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考试力度,做到“持证上岗、亮证执法”。
一颗印章管审批 实现办事“不出镇”
走进全县7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大厅干净整洁,相关工作制度和办事流程规范上墙,服务群众事项醒目了然,办事程序简便直接,对群众等候区进行亲民化改造后,增加了老花镜、便民药箱、雨具、充电器等便民设施设备。
永仁县进一步调整优化整合基层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职能,规范服务标准,探索审管分离,创新开展“一颗印章管审批”改革工作向乡(镇)延伸,打造便民、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有效提升乡(镇)管理和服务能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通过实行机构场所集中、审批服务事项集中、服务人员力量集中,群众只需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即可办理所需事项,真正实现了基层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同时,依托省政务服务平台,建立了乡、村两级联动的数据服务网络,实现电子政务外网县、乡、村三级全覆盖,基层78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老年人生存认证等50个以上高频事项实现“不见面审批”。
“我们进一步规范了便民服务中心的运行管理,7个乡(镇)便民服务窗口平均减少6个,窗口服务人员由15名精减到4至8名,整体审批服务提速率最高超60%,群众办事需提交材料压减30%以上,群众满意度达99%以上。”文娟说。
一支队伍管执法 破解基层“执法难”
基层执法,一头连着政府、一头连着群众,事关基层治理成效,作为乡(镇)基层的高频、高需事项,宅基地管理一直是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猛虎乡迤帕拉村村民杨胜元告诉记者:“以前建房要到乡(镇)各个部门审批,程序比较复杂,现在由执法队上门送服务,既省事又不耽误工期。”
杨胜元提到的这支执法队,便是由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村镇规划等部门的工作人员统一整合而成的综合执法队。在全面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的过程中,永仁县将农村建房全过程规划审批监管事项相关权限一并划入乡(镇)综合执法队,从源头上保障农房建造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不断提升农村宅基地受理和审批监管质效。

猛虎乡国土和村镇规划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田梦保说:“我们坚持在群众申请审核、开工丈量、建设检查、竣工验收的四个阶段到场监管,对于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我们会及时告知并督促群众整改,做到问题早发现、早整改,避免群众造成损失。”
农村宅基地管理只是永仁县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全域覆盖的一个缩影。通过实体化运作、专业化执法、规范化管理、智慧化赋能,全县7个乡(镇)执法力量实现从“单兵作战”到“多元发力”的转变,截至目前,全县共开展执法宣传服务272场(次)、综合行政执法检查事项263件(次),已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行为414余起,行政执法38件,发出停工整改48件,违法行为整改25件(次)。
一体协同强治理 守护群众“安全感”
“全体集合!”伴随着一声声响亮的哨响,永仁县猛虎乡综合救援服务中心的队员们迅速集合,开始了一天紧张的训练。据猛虎乡综合救援服务中心负责人胡荣武介绍,除了日常组训,队员们还要经常进行岗前集训、驻队轮训、视频培训和比武促训,“我们的目的是平时加强训练管理,‘战时’执行应急救援任务,做到快速响应、快速集结、快速救援。”

为破解基层救援力量“分散化、空壳化、凌乱化”难题,通过全面整合综治、消防、基干民兵等骨干力量,永仁县构建了“综合执法+应急救援+基层治理”一体协同工作机制,在各乡镇组建了规模不少于15人的乡镇综合应急救援队。目前,全县已形成以专职人员为主体、兼职人员为常备力量的队伍结构,同时充分发挥2762名一线党员“第一响应人”作用,及时报告并组织专兼职应急队员和群众参与救援,做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救援。从安全培训到隐患排查,从气象防雹到森林防火,从应急救援到执勤安保,都留下了这支队伍的身影。训练结束后,胡荣武与队员们一起到村民家中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家家户户都认识我们,小到开锁、捉蛇、摘马蜂窝,大到火灾、车祸救援,大家第一时间都能想起我们,守护群众安全就是我们的使命。”(楚雄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寸明刚 杨晶晶 梅 松 夏明政 通讯员 许红梅 陈礼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