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人民政府
网站首页 >> 动态要闻 >> 永仁动态

飞越万里的激情!云南永仁县中和镇直苴村沸腾了

日期:2023年09月27日   作者:   来源:楚雄州融媒体中心    点击:[]

9月23日,北京时间22时30分(意大利时间16时30分),在米兰时装周的舞台上一场独具匠心的时装秀启幕。这场以“流光彝彩、美美与共”为主题的楚雄彝绣成衣系列发布会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传统技艺——彝绣,推向了全球视野。

与此同时,远在万里之遥的永仁县中和镇直苴村也因这场发布会沸腾了,彝族群众纷纷穿上盛装,聚集在篝火旁欢庆楚雄彝绣再次飞出大山走上国际舞台。

夜幕降临,这个位于大山深处的村庄瞬间热闹了起来。村民们穿上艳丽的彝绣服饰,戴上寓意吉祥的鸡冠帽,聚集在篝火旁。五彩斑斓的彝绣服饰争奇斗艳,大山深处的华服美装,在这一刻显得更加绚丽夺目。在篝火的映照下,村民们拉起手、围成圈、唱起山歌、打起跳。火苗摇曳、裙裾飞舞、歌声飘扬,火越来越旺,村民们越来越激昂,欢歌笑语在直苴村的上空久久回荡。

“赛装赛到日头落,跳脚跳到月当空”。直苴村是赛装之源、彝绣之根,每年的正月十五都要举办盛大的赛装活动。村民们穿上彝绣服装聚集比赛、唱歌打跳,这一习俗已传承了1350多年,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古老的“乡村T台秀”。

9月23日,源自永仁直苴的古老彝绣代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登上米兰时装周,从大山深处的“乡村T台”走上“国际T台”,楚雄州的绣娘们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已经准备了数代人。

此次时装周集中发布的40套缀饰彝绣非遗元素的跨界时尚服装,也为国际社会更好了解中华文化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打开了新的窗口,谱写了楚雄州和美共生的新篇章。

直苴村村民李鹏桂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她激动地说:“我们非常高兴,因为楚雄彝绣先走上了纽约时装周,现在又走上了米兰时装周,我觉得我们的彝绣就是最潮中国风、最美古典风、最炫民族风”。村民杨艳凤难掩喜悦之情:“彝绣走向了国际,作为直苴人我很自豪,我们为楚雄的彝绣代言。”

楚雄彝族服饰,这一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彝族人民引以为傲的“指尖艺术、心灵花朵”。千年以来,这一传统技艺在火塘边、家门口、绣坊里不断传承,彝家女子“一学剪二学裁,三学挑花绣布鞋”,在指尖上锦线引日月。一针一剪,赓续着生生不息的历史文脉;一丝一线,传承着绵延不绝的传统技艺。

近年来,在楚雄州委、州政府的领导和州委宣传部的统筹推动下,楚雄彝绣成了让更多妈妈留在家的温暖产业,绣娘们通过彝绣生产获得稳定收入,提高了社会地位,让人生出彩、为家乡增光;楚雄彝绣成了助力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实现“绣品变商品、绣片变名片、秀场变市场”转变。去年楚雄州彝绣产业实现增加值2.45亿元,今年上半年,彝绣产业实现增加值1.1亿元,全州5.7万名绣娘人均年收入增加3180元,带动1200多名残疾人绣娘就近就业。

绣过梦,绣过诗篇,绣出了新时代幸福的甜

在这场与全球同步的时装盛宴中,楚雄彝绣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绚烂的色彩,展现了中国传统技艺的魅力。它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生活态度。一针一线的背后都蕴含着绣娘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绣娘杨超凤自豪地说:“我从小跟着妈妈学彝绣,一针一线都寄托着我们的向往,现在我们在家里就可以赚钱,我相信我们用彝绣,将绣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由原生态到国际化,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在中和镇成立彝绣合作社的起琼翠兴奋地说:“我经常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班,合作社绣娘的技艺越来越好,现在喜欢彝族服装的人越来越多,合作社的订单都快接不过来了。”

目前,楚雄州有彝绣经营户538户,其中年产业增加值超千万元的12户,建成了彝绣工作站13个、彝绣车间77个、绣坊260个,5.7万名绣娘从事着刺绣工作。

楚雄彝绣采撷风景魅力做色彩,渲染山海云雾做图腾,讲述万物有灵的山海传说。今天,非遗牵手时尚,从“深闺”走向“国际”,楚雄彝绣正向世界传递着古老、向上、阳光的东方美学。

这项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技艺,绣过星河、绣过日月,绣出美好生活,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世界。

上一条:提速度增效率 永仁县与川西结对共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省内通办”

下一条:央视聚焦永仁晚熟芒果